這部電影,我想很适合女孩子去看。大概男生之間的感情與女生之間的感情大不相同,對于電影中的安生與七月之間的感情,我有些能理解,又不完全懂得。解讀很多是從情感上來作切入,我換個思路,想說說關于人生的看法。
我想,很多人跟我一樣,活成了七月的模樣,卻又想像安生一樣活着。
并不是像她那樣居無定所,而是轟轟烈烈不顧一切地去過自己的一生,不顧一切地愛,不顧一切地恨。又偏偏難以做到。不是沒有勇敢過,也不是沒有熱血澎湃地像個傻瓜,一本正經地要燃燒自己,可是最後還是屈服于規則,安守本分。
聰明的人都知道趨利避害。傻孩子才會固執地撞得遍體鱗傷。
年少時,我們羨慕成功的人,更容易嫉妒原本和我們相同卻擁有更珍貴東西的人。七月在浴室和安生大吼,我是這個世上最愛你的人,除了我之外還有誰會這樣無條件地愛你,你的一切都是我給的。那樣氣急敗壞,那樣聲嘶力竭,說出口的話如刺刀一樣鋒利而赤裸。
十七歲的安生離開的那晚,安生哭了一夜,不是因為離别,而是因為她明白了一件事。
人生不是所有事都能和人分享。
我們終究更愛自己一分。
學會了解他人的眼光是多麼重要的事,讀得懂羨慕,讀得懂喜歡,讀得懂厭惡,讀得懂蔑視,才能在人群中毫發無損地保留自己。
真正聰明的人,從來不會讓别人看出他有多聰明。
可聰明的人,活的又多麼孤獨而脆弱。
電影裡有一段對白,安生說我做孩子的壞媽媽教她打扮,你做她的好媽媽教她讀書。七月說這樣的話那也應該我是壞媽媽。
比起裝作一個他人眼裡的好孩子,能像安生那樣坦然地生活,或許是七月更想要的吧。
而那個看似不羁的安生,其實内心裡追求的是有家可歸的安定,她不斷地愛上一個又一個人,每一次都拼盡全力,可最後總是一無所有。
恨自己是個怕孤獨的人,偏偏又愛上自由自私的靈魂。
或許真的,七月更适合流浪,安生更需要安定一生。
安生流浪的時候,住的地方殘破淩亂,愛的人窩囊頹廢,而七月的旅行鏡頭,卻是唯美而柔和。七月沒能過上父母想讓她擁有的平靜人生,倒是安生過上了那靜谧的生活。
盡管七月死了,但安生在小說裡讓她以她真正想要的方式活下去了。
互換了人生,哪怕是在二十七的時候死去了,但七月也在死去之前獲得了她一直渴望的自由。
以及,我還想說一下蘇家明。
他的猶豫,他的偏移,他從一開始就對安生動了情愫,卻又喜歡上了溫柔的七月。什麼都想要,又什麼都得不到。甚至到結婚那天,七月給了他逃婚的理由,而他真的逃了。
可不完美,恰好是我們誰都無法逃避的弱點。年少時懦弱的愛,抑或是人生中無法避免的錯誤。也許這麼描述會有開脫之嫌,隻是這段感情裡,每個人都是初學者。
犯過的錯,繞遠的路,誰都躲不開。
電影的英文名是SoulMate.看完後回想起來,真的是恰如其分。
快結束的時候有一幕短發的七月在雪地裡擡頭的樣子,和岩井俊二的電影《情書》裡的鏡頭相仿,或許折射出生者對于亡人的思念,如雪地中的群山回響。
你好嗎。
我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