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以什麼時代為背景,隻要你格外用心就會分顯光芒。《一本好書》目前為止三期節目毋庸置疑已經獲得大衆好評,豆瓣評分9.3分。

從《見字如年》到《一本好書》是誰給讀文識字深愛寫作,讀書之人提供了這個優質平台。把經典再現,讓“文化”重生。沒有評為打分,沒有比賽晉級,隻是一場場簡單的呈現好與壞讓你自己傾口而出。

關正文

2013年,創辦文化節目《中國漢字聽寫大會》。
2014年,擔任《中國成語大會》總導演。
2016年,創辦大型讀原創信節目《見字如面》通過讀信的方式,解析當時人,當時景。領略中國人的情懷與智慧。2017年騰訊娛樂發布白皮書顯示《見字如面》在2017年綜藝含央視網絡口碑榜第一。


...

圖片發自簡書App

2017年擔任國内首擋網絡視頻讀書節目《一生之書》總導演。
2018年,《一本好書》三期已經獲得轟動反映。

一個好的節目如同一本好書,稍微的了解下作者你能感受到他身上泛光的地方,《一本好書》的導演一定要大贊。

由于隻看了《月亮與六便士》便迫不及待想說點什麼,後面都會及時補觀補評。《月亮與六便士》很早之前拜讀過,精神世界與物質世界的一場戰争,你是追求理想一往無前,還是安于現狀男耕女織。

...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在讀過《月亮與六便士》時寫過一句話,人的一生本就是一邊在物質世界努力打拼,一邊在精神世界拼死搏鬥,此消彼長。

毛姆的《月亮與六便士》是絕對的永恒經典,小說犀利的指出每個時代人的人性弱點。随着年齡化不敢追求理想,又不甘于現實。40歲的斯特裡抛棄妻子追求藝術(畫畫),獨自一人前往法國,除了德克沒人欣賞斯特裡的畫。可奇怪的是斯特裡隻顧自己畫畫,不予别人觀賞也不出售,隻畫自己喜歡畫的東西,畫完畫就沒有任何價值了。最後,斯特裡成為了著名的畫家,但留下來的畫作卻是寥寥無幾。

...

圖片發自簡書App

《一本好書》中缺少最後一個畫面,斯特裡得了絕症自己一人躺在房子裡與他的畫作一齊毀滅。《月亮與六便士》一本好書一千人看了有一千種感覺,原著最好親自閱讀。

《一本好書》的演繹,無論是選用書籍,還是演員,舞台可呈現視覺都做到了極緻。

演員趙立新,黃維德,一場戲下來讓我覺得中國不是缺少好的演員,而是缺少好的劇本(個人觀點)。無論從獨白,對話兩個人的演繹都堪稱完美,還原小說人物度很高,台詞的熟練度,眼神的交流,連呼吸都是一種表演。文學作品用《一本好書》的演繹方式,不僅希望可以把作品推向更高度,也能喚醒新的一個時代。

...

圖片發自簡書App

除了書籍、演員、舞台,我對請來的評書人有更大的興趣。很多人說評說不夠透徹,應該請兩位資深的評書人。我對此是不認同的。

蔣方舟青年作家,朱大可老師明顯已經中年了,這裡形成了一個年齡差異化。不同年齡的人肯定與月亮與六便士有不同的說辭。我覺得導演還是另有偏頗的!

蔣方舟說,不是所有人都可以看到月亮,但至少要為自己活一次,因為我覺得人生最怕的是三個人,不甘心。哪怕一次,即使是失敗了,你在回到平庸的生活去撿六便士的時候,你還是感覺到,至少我是看過月亮的。

...

圖片發自簡書App

而朱大可老師直言:人生就是在月亮和六便士之間擺動,最後落到哪一點真不知道。

...

圖片發自簡書App

我聽得出來蔣方舟還是倡導人應該至少有一次去追求月亮的權利,大不了失敗歸于普通人,即使是普通人你還有比普通人更美好的曾經。朱大可老師的一句話,我覺得好像和很多父母一樣,力不從心。如果,你不追求我不相信月亮會寵幸與你。就向中國人喜歡拿緣分解釋最終沒有失去的愛情一樣,我就覺得蠻可笑。

關正文的總導演應該對年輕人還是略有偏頗的,鉚足勁頭去追尋“月亮”,最差你不是還有最美的回憶嗎?


...

圖片發自簡書App

這是一個好時代,也是一個壞時代。各種娛樂讓很多原本就迷茫的年輕人越陷越深,做的每一件事都是為了“六便士”。關正文導演沒有跟風而是引領時代,引領一條能夠找到“月亮”的路。我也似乎看到了《一本好書》這就是“月亮”。

前幾日在觀《見字如面》用讀信回憶青春,記憶曆史。現在社會有誰還在用最古老的方式寫信溝通交流,文字是寫出來的。通訊APP原本隻是方便人與人之間的及時聯系,卻不得不說APP改變了一個時代。有句話說,妓女不是有欲望才接客,作家不是有靈感才寫創作。如果,遺失了最基礎的文化素養,那麼有些人就隻能懷念過去那麼文字,未來在哪?

《一本好書》我其實看到的是一個人想把一個時代往另一個時代去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