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這世上一遭,本就是要安安分分過日子的。”

三年前,《知否》大火,我也湊熱鬧瞅了兩眼,當時剛上高中,今年過年,因緣際會又重新觀看此劇,此時的我已經上大學,恍然有物是人非之感。

重看《知否》,有别樣之感,年少時看,隻在乎其中的恩恩愛愛,時隔三年,再次打開,便又注重其中的家族親情、權謀朝廷等。這是一部内涵豐蘊的曆史大劇,有對封建禮制等級制度的批判,有對從古至今名言“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的反思,也有對夫妻之間相處之道的思考與歌頌,點出人生哲理“和和美美,過好自己家庭的小日子”,這是亘古不變的至理名言。

這是一部值得反複觀看的劇,并且處于每一個年齡段都會有不同的體悟。譬如年少時我看,會為小公爺和明蘭之間的感情意難平,愛看侯爺和明蘭之間一路恩愛、相敬如賓、彼此珍視,長大再看,我又愛極了明蘭與祖母之間的親情,你會發現這部劇中所有的情感、人物性格都是飽滿的,很多古裝劇中描寫祖孫親情,都像是程式範本、照本宣科,但是《知否》裡的祖孫情是細膩真摯、涓涓細流式的,祖母與明蘭之間的彼此關懷是透出骨髓的,以至于後來明蘭後來身懷六甲,孤身一人闖進盛府,也要為祖母讨個公道,看着瘦小的身軀站在滿屋子豺狼虎豹之間,也仍然毫不退縮的模樣,着實令人動容。同時祖母與孫女之間的對話,諄諄教誨,字字珠玑,全是人生的哲理智慧,明蘭的聰慧,除了自身的天賦,也離不開勇毅候府嫡女的祖母的教導,這樣的彼此保護,願意為對方豁出命來,令人感動。

素來古裝劇中女主令男主心動的緣由,無非是善良、堅強,但是明蘭的人物刻畫之豐富,實在是讓我這個局外人看着也欽佩欣賞,完全能理解為何顧二和小公爺對其一片癡情。

能讓明蘭為其豁出命的,隻有三人。一是自幼離世的小娘,二是對自己有養育之恩、教育之恩的祖母,三是拼命護自己周全、對自己義無反顧、三番五次救自己于危難之際的顧二郎。她有聰慧在身,卻不敢自專,善良而不懦弱,勇敢卻不魯莽,獨立自強而溫柔賢淑,這樣的人格魅力,凡是見了都會喜歡。且不說娶為人妻,人生得有朋友如此,也算一大幸事,試問,身懷六甲、身子孱弱也要拿劍守在自己閨蜜房前護她周全,這樣的情誼,誰又能不動容?所以後面夫妻二人,危難時,有衆人相護,不落井下石,也源自于夫妻二人真心相待朋友。

對于明蘭的兩段感情,小公爺就像是年少時白月光一般的美好初戀,過程是青澀懵懂、稚嫩美好的,然而故事的結局總是有些陰差陽錯、不盡人意。但是這并非是沖突不合理的,一個是五品小官盛府庶女,一個是齊國公家的唯一嫡子小公爺,身份的千差萬别、父母的阻攔,二人的愛情悲劇,是否也是對封建禮教家長制的批判呢?小公爺也被人唾罵,罵他懦弱,可是他也從小時養尊處優捧在手心裡長大的孩子,而且是從小乖乖聽話的優秀學生,他正直善良孝順,家中隻有自己一個兒子,他沒辦法為了自己的愛情豁出去全家的安危,這個完全可以理解。人生在世,不會事事都像偶像劇裡那樣稱心如意。小公爺與顧候的愛情對比,似乎也在啟示我們,面對愛情,心儀之人,有時也需要勇敢一點,豁的出去,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

但好在小公爺這樣正直善良之人,雖中間走了些許歪路,鬧了些小肚雞腸的脾氣,最後也終于覓得良人,過上了安穩小日子。最後他對申姑娘說的一番話,也讓人感動許久。

“上次去澄園救火,看着顧候和六妹妹相互依偎,彼此恩愛,我才忽然明白,為什麼之前顧候和我說,我會别有天地,你就是我的那個天地。”

說到顧候,對于這個人物的豐富刻畫,也讓人真實喜歡上這個人物,而不是一些工業糖精,強行“蒼生大義”高大人物形象。年少時,因為母親之死對父親心生怨怼,又因為繼母捧殺式的撫養,做出不少混賬事,這讓人物有了缺點,我很愛看劇中男主的缺點,因為這樣人物才是完整的、豐富的,很多電視劇的男主,從小冰山美男、潔身自好、武功高強、文采了得,簡直就是完美人物,這樣讓人看了反而不接地氣。年少時路遇朱曼娘,見其可憐收入房中,與其育有兩子,後發現被其蒙騙,痛心疾首,此為人物成長關鍵之一,後來為了尋找昌哥兒,帶着蓉姐兒流浪江湖,幸而遇上六姑娘,經其提點,從行伍基層幹起,一路搏殺功名,加官進爵。

顧候與明蘭的愛情是溫暖的、感動的,一開始認為顧候一定不是如意郎君的首選,他一沒有小公爺年輕貌美,二還已經有了兩個孩子,三在家中不得勢,可是年長後再來看,如果說小公爺适合年少戀愛,那顧候就是适合結婚過安穩日子的首選對象,或者說,他是适合明蘭的首選對象。他有男子氣概,有擔當,勇敢,性格外顯豪放直爽實則謹慎細膩,而且幽默有趣,正如他自己對明蘭所說,“我們倆在一起是互補的”,他太了解明蘭,馬球場上,明蘭策馬奔騰意氣風發,魏行首說“這個姑娘,活的像太陽”,可是他卻淺笑看着明蘭說,“其實她的日子過的很艱難”,他最懂明蘭,願意織網豁出去千方百計娶到明蘭護她一世周全,懂她不易、被她的人格魅力吸引,婚後體貼周到,處處呵護,如果能懂明蘭面對一家豺狼虎豹表面看上去鎮定自若内心的慌亂驚恐,就會明白當顧候出現把她攬在身後的感動,這是隻有從小沒有依靠小心謹慎的人才會明白突然有了靠山,就像穿上了铠甲。

我太愛顧候與明蘭河邊表白、确定成婚後的馬球場那一場戲,那年綠草繁茂、風高雲淡,鏡頭環繞,伴奏輕起,感動、欣喜、雀躍,一個長鏡頭說明所有,這個鏡頭,拍的十分有意境。

任何一部優秀的劇集,裡面每一個惡人的性格也都應該是飽滿的。康姨母從小養尊處優、嬌生慣養,性格根基便不純良,後公婆對自己百般刁難,又心生怨怼,對世事憤恨;顧候繼母怨恨姐姐這樣一個良善之人被老侯爺辜負,自己又不得不在一個家裡搭上自己一生,苦心積慮籌謀到頭來一場空,可氣可憐;太後不滿新帝皇考事宜,為了維護先帝基業,決心謀反,也是癡情一片………說到底,這場以女人為主的大戲,講述了太多封建禮制下女人的悲劇,古時候女人一生無非嫁人生子,宅子就是自己的天下,一輩子隻能在家宅中争鬥着實可憐無奈,這種“惡”的無力感,也似乎在唱着那個時代女人們的盛世悲歌。

最後,我很愛這部劇的群戲,導演的場面調度做的很好,每一場群戲裡每個人物的表現都是豐富的。非常感謝正午陽光給我們帶來這樣一部劇,也感謝諸位演員的真情演繹。

人情冷暖,世事艱辛,家宅争鬥,官場紛纭,人來這世上一遭,本就是要好好過日子的,最後電視劇裡給了我們一個合家歡的結尾,其實這又何嘗不是我們每一個人努力奮鬥最後希望獲得的結局,家财萬貫也好,權利潑天也罷,其實我們能想到最幸福的人生,莫過于家宅熱鬧平安,所愛之人在身邊,親人就在身側,和美平安喜樂,一家人團團圓圓地坐在一起唠家常、吃團圓飯,這便是最大的幸福。

平淡為真,這是亘古不變的人生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