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呐嘿節目上線以前,我一直在追前面的故事,這一季明顯把重心放在了人的身上,這個人便是這些小店的店主,每家店的背後都有着獨一無二的故事,大多為了生計還有一直不離不棄的客人而堅持過來。這一季目前我最喜歡的是第三集中山那一集,很感動,看的我眼淚直接在眼眶裡打轉,做餐飲真的很累,也許是因這做過餐飲,才讓我深我體會。隻有瑣碎、隻有重複以及體力的透支。

特别喜歡這個鏡頭,深夜人吃完以後的狼藉,等待着老闆娘去收拾。
而第17集景德鎮呐嘿的這一集,其實整個店也并沒有視頻裡那麼的輕松且文藝,無數次我們都想要放棄,卻無法割舍夥伴還有現有喜歡的客人。我們也并不是一幫家庭富裕的孩子。我的父母現在在呐嘿後廚辛苦的工作。我可以肯定的說,呐嘿絕不是有一個每個人吃都能覺得好吃的驚豔硬菜,相反它是接地氣的,隻是每個細節我們都盡量完善的小店,當然它不完美,甚至笨拙的總是出各種問題。也并不符合所有人的口味,但是這是我們的态度,能拿出的所有态度。餐具也好,料理也好。
而正是因為參與到節目拍攝裡才讓我認識到導演和拍攝組,當節目組聯系到我們的時候,我以為隻是跟拍,但是後來5天的行程直接讓我刷新對了他們的想法,為了一個鏡頭,哪怕手微微顫了那麼一下下,就一直重拍,幾乎每天都拍到早上,沒睡幾個小時又集結繼續。我中途已經扛不住了,無法想象他們是怎麼扛那麼多期下來的,但是我能夠感覺到導演有他們的堅持在,支撐着他們,也許是節目裡想表達的核心還是想呈現優質的内容,在這裡我真的想跟他們說一句辛苦了,每一集節目裡除了小店的店主人生“心酸”還有節目組拍攝組所有人的“心酸”。《向着宵夜的方向》讓我從不同角度看到了不同地區和不同人的努力,人生這個大的課題裡想要做好一件事都不會容易的。
向所有努力活着的人表達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