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猬》未上映時提及它的關鍵詞多是“瘋”,而認真看完後我卻嘗到了那瘋之下的“苦”。
周正身上濃縮了太多中國孩子的成長陰影:打壓教育、在成績至上的老師眼裡是害群之馬、身邊同學天然又純粹的肆意霸淩……
王俊凱自己在路演的時候也提過,在被紮針灸的時候,他像個刺猬,他也是痛苦的。
因此周正的性格并不外放,他是時刻充滿戒備的,像隻團起來的刺猬一樣。隻有在把他當正常人的王戰團面前才難得舒展。
這一切和王俊凱(我印象裡)本身的氣質其實挺矛盾。也不是沒看過王俊凱演孤獨感十足的少年,但這次幾場細膩演繹着實給我驚喜。
周正的反抗是在逐層遞進的,王俊凱在每個階段的不同處理頗為亮眼。
在面館,父親當同學的面毫不留情數落他,他沒有還嘴,而是低頭把中藥包一股腦倒進湯面裡吃下。這個帶有洩憤意味的小動作讓從小到大被冠名“叛逆”的我太感同身受了,因為開口争辯也隻會遭到更加無情的鎮壓,索性一言不發,埋頭做自己的事。看訪談發現此為王俊凱自己加的設計,欣慰,說明他确實有在邊思考邊演,對角色的理解度上來了,演繹起來自然能碰撞出巧思。
大人們看着好像很愛孩子,于是跳過了他因為口吃帶來的自卑,跳過了他遭受的欺負,跳過了他許多無能為力的瞬間,直抵【留級】這個結果,終是開始反省然後得出結論——周正病了。
他們冥思苦想,最終解法竟是“白三爺”。很好笑,這片大地上的人自古解決不了的事情就習慣性推給怪力亂神,反正錯的一定不能是自己。任素汐演的神婆逼周正下跪認錯,周正沒有沉默以對,他開口,血沫子和笑容擰成一團,他說“你爹被我吃了”,我打了個激靈,瞬間幻視了哪吒割肉剔骨,這是一種一毀具毀的決然。
他自己路演的時候也說過,也是因為那次的反抗,讓周正後來的人生開始朝着他想象的方向前進了。
反抗能讓一個人的靈魂煥發新生,而演繹能讓一個軀體承載不同的靈魂。觀影過程中我是無法分割王俊凱和周正的,他做到了“不是演,而是去成為”。因為确實我本人一直對這個電影蠻感興趣的,抖上也刷到過好幾次,王俊凱談到周正的時候每次确實都有自己的理解,甚至說,看到周正這個角色的人一定都會想演,看完電影真的懂了。
有的人蜷縮一生,願做一隻從自己心中生出珍珠的貝。但是他們說,珍珠是珠母貝的病。
那又如何?
被加冕即是被囚禁,被理解即是被降至平庸,被人掌握即是被變為圓熟,正如瓜熟蒂落,為人吞食。
周正,守好你的珍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