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的講述開始于一個黑幫老大的葬禮。

陳桂林混在一群小弟中間,與一個涉世未深的小混混并肩而坐,吃着盒飯,聽小混混講述着自己的傳奇故事。

像很多台灣黑幫電影一樣,僅一個鏡頭,觀者即可預知,這些身披城市執法者外衣的警察角色,在這部戲裡依然會很邊緣。之後對陳桂林的追逐戲份,印證了我的猜想。

影片由三個小故事串聯,看似松散,實則環環相扣、步步緊逼。

陳桂林曾是一個不可一世的殺人犯,他的狀态就像他逃跑時的樣子,那麼松弛、随意。直到他遭遇到“雙重打擊”,即得知奶奶過世,自己患癌。他決定主動自首、洗心革面,在陽光下接受正義的審判和處罰。

誰知執法部門以維持表面的秩序為由,強硬地無視了他的自陳。這讓他對陽光下正義的純粹産生了極大的質疑和反感。他的認知和意願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他撕下牆上對包括他在内的三個窮兇極惡之徒的通緝令,那一刻,他決心用有限的生命和自己的方式,還這個混亂的世界以安定和秩序。

周處除三害的寓言故事,在他的身上悄悄上演。他的生命尤有神助,總能沖破死亡的封印,沖出一線莫名的生機。他希望用為世人除害的方式贖罪,洗清一身的罪行,換回重生的機會。

除去香港仔的過程,可以看作陳桂林将身上的惡全然釋放的第一階段。面對絕對的惡人,他用最原始的暴力去懲治,他們在郊外打鬥的細節,讓人看着痛感十足。他解救的女孩程小美,成為他内在善向外的折射,也是他空白的感情世界留落的遺憾。

尊者的故事是全片情節起伏最大的部分。當陳桂林看着林祿和的墳墓,他覺得自己此行的目标終于完成。未曾想,一場巨大的陰謀正在襲來。在以白色為主基調的教會,着一身白衣的尊者和信衆,唱着祥和的歌曲,臉上洋溢着與世無争的平和。直到尊者一衆逼死小胖母親,看似柔弱的長發信徒将匕首刺進陳桂林的身體,剛剛營造出、正搖搖欲墜的美好願景,像地基未穩的建築在觀者眼前轟然倒塌。影片的節奏,跟随陳桂林複仇的腳步,愈演愈烈。

整部影片的總基調是陰郁、暗黑的。就像影片裡的白天總被一層灰蒙蒙的濾鏡遮擋着。

全片中唯一明媚而溫情的時刻,就是警察帶着程小美給即将被槍決的陳桂林刮胡須的一幕。觀者的眼淚會随着陳桂林的眼淚一同流下,這份不舍會一直延續到影片的最後一幕,明明是陰雨天,但有一束光照在了瀕死者陳桂林揚起的面部。讓他的微笑和死亡,共同印刻進了觀影者的心中。死亡亦是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