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慣了少年愛情的青澀與懵懂,體會過青年愛情的浪漫與刺激,甚至對老年愛情的纏綿與厮守也曾感同身受過。但唯獨,對于中年愛情的包容、克制、相敬如賓所見甚少。《小敏家》獲得廣大關注,或者說是令人動容的原因或許就在于其對中年人生活百态的關注,相比于青年與老年,中年話題早已被邊緣化。
愛情、婚姻、親子關系是《小敏家》聚焦的話題,這本庸俗,但當愛情出現在中年、當婚姻先驗地破裂、當親子關系出現在離異家庭,一切都變得有意味起來了。
在這部劇中,愛情首先是以破裂的狀态呈現的,繼而通過修複、輾轉與融合,原本破裂的愛情尋找到了立足之地。劉小敏的媽媽離婚,劉小敏與金波離婚,劉小捷離了兩次婚,陳卓與李萍離婚,陳卓的父親喪偶——當一個人的生命與另一個人的生命首先聯結在一起,然後又複歸獨立的個體,婚姻的意義是否存在?愛情的比例是否真的所剩無幾?當人重新變成一個獨立的個體,從前的羁絆與牽扯,是不是會成為日後前行的重擔?當《小敏家》的題材指向這些問題的時候,我們應當明白,婚姻不止是兩個家庭的結合這麼簡單,更是兩個獨立個體的磨合。孰輕孰重,顯而易見。
中年愛情的悲哀首先體現在一再的退讓上,當劉小敏面對兒子金家駿與陳佳佳的愛情時,她選擇與陳卓分手,減少牽扯。這是懦弱,也是偉大。其次體現在面對的困難上,金波的示愛讓陳卓有些許的尴尬和擔憂,同時,如何讓雙方的子女接受也是一個令人頭疼的問題。這是困難,也是挑戰。最後,當愛情來到中年才産生結合意願的時候,陳卓與劉小敏在前面幾十年的人生經曆如何融合?陳卓在這方面提供了很好的範本,他選擇包容,選擇退讓,選擇理解,選擇為他人着想。中年愛情的偉大或許就在于此,面對另一半,面對那些似乎不堪回首的過往,面對支離破碎的家庭,劉小敏需要一個堅強、樂觀、開朗的人來将她拉出泥潭。而陳卓,恰巧是這樣的人。劉小敏的無數次噩夢都顯示出那段往事給她留下的陰影有多深,這時候的劉小敏,需要的不是靠山,她已經是自己的靠山了。她需要的是陽光、空氣、雨水與日出,她需要的是幽默、擁抱、信任與包容。陳卓就像山間一股平靜的流水,默默地愛着,在恰當的時候出現,在本該肆意的時候克制。
中年人早已很少談愛,拉手與擁抱是日常生活的儀式,甚至連在酒店共度良宵之時還要因為擔心孩子的安全而匆匆趕回家。中年人早已很少接吻,在陳卓被推進病房前無助的時刻,那個中年之吻的意義突然變得重大起來。中年人早已不再擁有浪漫,但深夜的面館是愛,後備箱的玫瑰、紅酒與燈光是愛,提出離婚和拒絕離婚也是愛。中年人早已不是愛情的主力,但在這個世界上,無論年齡,每個人都有愛與被愛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