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這樣一部劇,悄然上線,卻讓人欲罷不能。

有人說它“很出彩”“好看到爆”,也有人說它“太低調”,不僅如此,搜索各大平台,你可以發現圍繞這部劇的還有“爆款潛質”“黑馬”“驚險”“刺激”……看完的人不禁感歎:原來獻禮劇也可以讓人如此上頭。

10月22日,諜戰劇《前行者》登陸北京衛視,愛奇藝、騰訊視頻同步播出。

“一個民族的崛起,一定會有一群先驅。”這是這部劇的主線,該劇作為國家廣電總局第三批百部重點片單劇目、中國共産黨建黨100周年獻禮劇目,從曆史出發,着重質感,以内容為核心,講述了百年前那個殘酷激蕩卻偉大的光榮時代,再次打破了觀衆對獻禮劇的印象。

内容質感

對于獻禮劇來說,往往有兩大标尺。一邊是主線、基調;另一邊則是畫面、表達,而獻禮劇多年來的困局也體現在後者。

那麼,《前行者》是如何把控這兩大标尺的,或許可以從已經播出的劇集中尋找答案。

1931年的上海,外有日寇入侵,内有政權對立,整座城市都被黑暗籠罩,前行者是城市裡唯一的光。急劇對立的環境産生爆發式情緒,讓這部劇有一種天然的飽滿感。

首先是畫面情緒,看過這部劇的網友一定對片頭有所印象,每一個人物都以背影的形式呈現,沒有正臉,看不到面部表情,身後炮火連天但依然堅定前行。此刻,導演或許想傳達的是:生于烽火年代,卻有信仰可依,共産黨人的無畏與信念無需言語,無需表情。

其次是人物情緒,《前行者》是一部雙男主諜戰劇,馬天目和唐賢平是昔日好友,一起出生入死,如今再次相遇,兩人為了各自不同的信仰而走上了不同的道路,對立與僞裝即刻上演。

劇中有一段很精彩的情緒戲是馬天目被催眠,在裴如海的詢問下,馬天目極力克制自己,險些将戰友名字暴露,最後甚至從窗戶一躍而下。

導演在這段戲中,将手部特寫,面部表情,以及回憶畫面交叉呈現,營造了緊張刺激的觀感,也從視覺上将觀衆帶入了故事的語境中。“這一段看的手心直冒汗我都被代入了 想沖過去把他叫醒”“看得心驚膽戰”都是觀衆看完這段戲的真實情緒。

除此之外,《前行者》也延續了諜戰劇一貫的風格:猜疑、反轉、再反轉。

唐賢平和馬天目兩人雖然是昔日過命的兄弟,但時過境遷,如今再見的兩人都有着各自不同的信仰。對于這個突然回歸的兄弟,唐賢平一直保持猜忌,經常是上一秒還笑臉相迎,下一秒便唇槍舌劍。當唐賢平得知共産黨陳烈被馬天目放走時,兩人在審問室針鋒相對,言語激烈,用網友的話來說“簡直是令人捏了一把汗。”

如果說猜疑在唐賢平和馬天目身上體現的淋漓盡緻,那反轉的高能時刻一定是共産黨叛徒裴如海。

裴如海曾經是一名共産黨員,後來卻叛變投靠國民黨,導緻多名上海地下黨被捕慘遭殺害。馬天目執行了兩次鋤奸行動,終于在押送裴如海去南京的路上使其墜崖,但反轉來了,裴如海不僅沒死,還設局讓吳崇信懷疑馬天目已經叛變,對立風波再起,觀衆的求知欲也被一步一步的點燃。

總而言之,《前行者》既有諜戰劇的驚險刺激,也有獻禮劇的宏大主題,是一部飽滿、複雜、情緒濃度極高的主旋律作品,而電視劇的質感很大程度上源于這份「飽滿感」,從這一點來看,這部劇無疑是成功的。

影像質感

如果說情緒鋪墊内容,那視覺則點綴藝術。諜戰劇依托于曆史背景,講述的是一個時代的縮影,也是一座城市的悲歡離合。

豆瓣評分高達9.2的《紅色》既有諜戰的緊張氣氛又有上海市井的煙火氣息;《新世界》同樣用市井美學把北平城演繹得京味兒十足;張藝謀導演的電影《懸崖之上》用大量的黑白配色把那個時代下哈爾濱的凜冽表現得淋漓盡緻;

而《前行者》也在畫面表達上,找到了新意。導演龔朝晖表示,1930年代的上海是一個相對黑暗的時刻,但這個作品要表現的是要在黑暗的時刻找到光明。最後,他找來倫勃朗的畫,參照建立了《前行者》畫面風格的一個主要基調——黑暗中的光明。

看幾集之後,你就會發現整部劇有一種油畫質感,現實黑暗,但油畫般的畫面似乎給觀衆帶來了一點浪漫主義的想象。

不僅如此,《前行者》還是一部年代劇,導演龔朝晖在拍攝之前做了大量的工作。劇中的車輛是靠左行駛,法租界的巡捕房……這些都是他看了大量的紀錄片和新聞資料得到的史實,也正是這些形形色色的普通人,點點滴滴的細節把觀衆帶入了1931年的上海。

諜戰“者”的突圍路

近幾年,諜戰劇越來越多,但創作難度日漸增大,爆款總是難産。

究其根本,諜戰劇不僅僅要兼顧傳遞核心價值觀、叙事邏輯、受衆的期待三座大山,還要面對《懸崖》《紅色》《潛伏》等高評分高口碑作品,難度可想而知。

今年6月份,新麗傳媒出品的《叛逆者》熱播,該劇不僅有朱一龍等流量藝人參演,在内容呈現上更是引發了大量受衆的讨論。

4個月後,《前行者》悄然上線,播出至今35城收視率連續三天第一,酷雲數據顯示該劇為同時段收視率第二;從網絡熱度來看,在雲合、骨朵等多個數據平台播放量都跻身TOP5,收獲全網20+熱搜,但無論是讨論度和口碑,想要達到《叛逆者》的高度還有很長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