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2009年高考成績沒到三本線,從技校退學,選擇複讀。
第二次,高出三本線幾十分。
第三次,剛過二本線。
第四次,本來可以去好二本但是志願沒填好。
第五次,過了一本線,被西南政大學錄取,但他放棄了。
第六次,考上了吉林大學,不接受調劑的專業,放棄了。
第七次2016年 成績最高625分 中國政法大學 退學
第八次2017年 573分
第九次2018年 619分
弟十次2019年 重大土木 沒去 繼續複讀

紀錄片開始,主角說自己的夢想是中科大,後面又說自己的夢想是北京的大學,但是中科大在合肥。

他2016年志願填報的是中國政法大學,中國政法和中科大屬實差的太遠了…

有人說他是為了錢,他又不是年年獎勵幾十萬,打工不必複讀掙得多?邏輯不通。

為了親情,為了親情紀錄片确實是個很美好的結局,但是後面他退學又讓我無法理解。

我認為與其說對大學的執念,倒不如說,他自己根本不敢看自己的未來。以“看得上的大學”為借口,将自己的内心永遠鎖在了高中。主角說過一句話,他懷疑知識改變命運是真的嗎,知識确實改變了你的命運,但是你不接受。但是我也從内心裡認為一直上學是很幸福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