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劇導演都出來,敢不敢告訴我,她們繡的是什麼?
江姐繡花是一種藝術創作。既然是創作,就包括你拍電視劇。你們高貴在哪裡?她們低賤在哪裡?充滿真情的作品才是好作品。江姐的刺繡表達了她的愛國情懷,你敢說她不是真正的英雌,你們的作品暴露你們虛僞無知傲慢!
戰争也不是讓所有人都去上戰場,還需要在大後方縫軍服納鞋墊的人,她們都是真正的英雌。輪得着你把自己當佛祖了,高高在上判決她們誰是假美猴王?

巾帼英雄是“英雄”不是英雌,他以此稱贊女人的時候本質是男性叙事。他看不起的女人,通通不許成為“英雄”。雄性掌握英雄的定義權。
将縫紉刺繡定義為俗事,做這些的女人不配為英雄,輕松剝奪她們在男權社會的名譽地位。内在邏輯是我才不會幹呢,因為我夠“爺們”“英雄本色”,我享受她們的服務才是做大事的人。這是男性精緻利己主義者的沾沾自喜。
吃飯穿衣固然是繁瑣小事,可沒有人願意做這些,你也無法生活。劇中四人的衣服合體繡花精美,卻沒有一個人真正了解制衣繡花的艱辛,不事生産的人鄙夷勞動者,在我們shzy國家上演最可笑的一幕。
為他提供穿衣吃飯服務的勞動人民都看不起,又怎麼會承認她們參與革命,為自己争取的英雌稱号呢?
這一切還是建立在誇女主的基礎上,為了她,給女人分三六九等,成了一種男人的“愛”。這種愛不過是明褒暗貶,以此讓女人群體争相攀比男人授予的“英雄”稱号,從内分裂,其心可誅。
男性向來喜歡壟斷行業,并宣傳男人擅長xx。可是某些行業女性從業者較多,就要拿來貶損,污名化。從女孩也就能當個女空乘女幼師女護士,再到你們嘲笑做刺繡的後宅女子“沒見過世面”。
錯的不是空乘也不是刺繡,而是女性掌握的技能逃不過被污名化、瞧不起的命運。

後宅女子的選擇不多,刺繡縫紉是被支持學習的女性技能。技能不分好壞,隻是過少的選擇限制了她們。很少有人去看她們的需求,去尊重她的意願。
這裡推薦看看被選入教科書的《百合花》是怎麼描寫“後宅女子”。小說中的“新媳婦”愛自己新縫制的百合花棉被,沒人嘲笑她沒見過世面,因為這是她唯一的嫁妝。就是這樣心愛的東西,她為犧牲的通訊員奉獻了它。
别人勸阻她的時候,她說這是我自己的被子!
好的作品永不過時,隻等時代趕上它們,所以到現在仍值得借鑒。而它之所以成功,就是寫活了小人物,讓她們被看見!她不是将軍,不是領導,她沒有足以改變戰争的壯舉,可她身上美好的情義令人動容!令人尊重!
看看真正的文藝作品
真心愛女性,就要先學會尊重。隻想吃一波女性紅利,美美給劇喂流量,這種事兒隻能夢裡見,現實中群衆的眼睛是雪亮的。
建議不會寫不會拍就滾,資本想在長劇市場賺錢,就要拿出點誠意,重故事劇情,重人物塑造,讓真正有腦子的人幹專業的事兒。爛杏一筐不如好桃一口,一部好作品才能賺長期的錢,更是鐵打的口碑,還能帶給大家沉浸式的文化享受。
最後,請他們不如我做編劇,有意向的可以聯系我,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