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剛刷完第八集,看到韋賽裡斯一世下線的時候還是不禁感歎起其背後飾演者的演繹功底之高超,完美呈現了韋一從精幹時期到風燭殘年這段時間的精神面貌變化。

不過更想談的是劇情背後更加深刻的東西。很多劇迷都認為是韋一沒有娶“海蛇”科利斯的女兒蘭娜爾,而且找了海塔爾家族的首相之女阿莉森,才導緻了後面的“血龍狂舞”。

但是如果仔細去想也并非如此,因為如果跟“海蛇”的女兒一聯姻了,蘭娜爾要是為韋一生下了小王子,那恐怕雷妮拉公主的儲君之位就更加不保了,娶阿莉森•海塔爾也是為了權衡朝野局勢之舉,畢竟彼時海塔爾家族相比瓦列利安家族不僅實力較弱(沒有壟斷性地支配海軍和組織雇傭兵的能力),而且也缺少底蘊根基(瓦列利安家族和坦格利安家族一樣都是瓦雷利亞人,掌握着高階瓦雷利亞語作為頂層貴族圈内的通用語言),再加上至少韋一看到的是阿莉森至少當時可是雷妮拉公主的鐵閨蜜,想着把海塔爾家族拉進來給公主的王偉繼承權背書呢。真是想不到韋一作為帝王真是到頭來既不懂女人(人家公主怎麼可能接受閨蜜變後媽呢),也不懂男人(不論是海政大臣科列斯•瓦列利安,還是禦前首相奧托•海塔爾,終極目的都是想當攝政王,通過聯姻來控制自己的血脈成為下一任帝王)。

但是往更深層的政治邏輯去解析,其實問題的根源在于韋一自身也隻能在兩大家族之間做出選擇。所以“血龍狂舞”這場内戰難以避免的根源來自于中央王權的衰弱和地方諸侯的膨脹。這種趨勢來自于韋一的上一任傑赫裡斯一世統治時期,坦格利安家族治理邏輯的轉變。

在征服者伊耿時代,坦格利安家族的統治基礎來自于馭龍之術(龍是最強大的戰鬥力),所以伊耿一世作為擁有最強武力(坐騎是“黑死神”貝勒裡恩,冰火世界觀中最巨大的龍)的代表,依靠的是建立在絕對軍事實力壓制上的個人統帥力和軍事功績帶來的魅力型領導力之上的,因此在開國時代龍族的統治根基非常穩固,直到王國在二三代君主伊尼斯一世(武力上的斷層式下滑)和梅葛一世(暴戾無道)統治期間,整個坦格利安王朝的統治階級才發現武功治國模式的不可持續性

到了傑赫裡斯一世時代,在吸取了前兩任君主教訓的基礎上,龍族的治國模式逐步從武功治國轉向官僚治國,由此帶來了坦格利安王朝的全盛時期。期間王室通過廣泛的聯姻和政治分肥,調動各大地方豪強家族參與到君臨城的王都朝廷中,整個王朝人才井噴、各大家族在動态博弈中此消彼長,傑赫裡斯一世的統治迎來史無前例的繁榮。

但是問題也随之而來,即王權在同各級貴族、諸侯的合作中,也慢慢被稀釋、轉移,一個鮮明的例子便是瓦列利安家族通過和雷妮拉公主的聯姻,而得到了韋一時期整個維斯特洛大陸将近一半的飛龍(包括貝勒裡恩死後最大的龍瓦格哈爾,盡管最後被獨眼的伊蒙德王搶走子了)。而到了韋賽裡斯一世統治時代,顯然瓦列利安(代表伊耿時代瓦雷利亞征服者貴族集團的利益)和海塔爾(代表維斯特洛大陸被統治的安達爾人地方諸侯的利益)兩大家族最後成為了王權左右的兩大寡頭集團,富可敵國、位極人臣,前者掌握了海軍艦隊和無數私兵,後者操控金融、學術和宗教領域,在朝野赢得了文官集團的普遍支持。而他們的旗下也分别擁有在地方的代理人(比如在河間地殺瘋了的布萊伍德和布雷肯家族)。可見韋一時代就是在傑赫裡斯盛世之後,坦格利安王朝權力的結構性問題的,一次升級。

所以韋賽裡斯一世的統治方式隻是加速了王權中落和諸侯的崛起,而非他一手鋪墊了内亂。韋一被廣為诟病的懦弱,體現為他是一個弱勢型領導者(在領導力研究中又稱為“協調型領導者”,即組織旗下官僚集團參與政策的指定和決策環節,自己的意見雖然重要,但也建立在大量對下屬意見的權衡和妥協上,類似的人物還有孫權、拜登;而相比之下,伊耿則是強勢的“統禦型領導者”,用自己的判斷和強制力主導全局,旗下官僚集團則隻是執行者和顧問,類似的人物還有曹操、特朗普)。但是這種弱勢型領導力并非隻是來源于他的個人特點和政治觀念(即重文輕武、讓步妥協多過殺伐征戰),更是來源于兩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其一是傑赫裡斯一世時期的轉型(因為傑赫裡斯一世本人介于強勢型和弱勢型中間的這種統治風格已經展現了王朝統治邏輯的轉換),其二是韋一登基的程序,即合法性來源。正因為他的王位是在選王大會上面被一衆諸侯大名一人一票選出來的,而非像伊耿是靠着飛龍之力打下來的,所以這注定了他的統治方式就得為選出他的諸侯們負責、處處考慮他們的意見,所以也便有了為何瓦列利安家的人敢在禦前會議上拍桌子叫闆韋一,海塔爾家的人敢在韋一的眼皮子底下欺下瞞上到處夾帶私貨,韋一不是沒看在眼裡,但就是沒法子。

那麼到頭來我想講的其實是,《龍王家族》作為《權力的遊戲》前傳,看似主線故事是圍繞雷妮拉領導的黑黨(公主黨)和阿莉森領導的綠黨(王後黨)之間圍繞鐵王座統治權的戰争,實則是坦格利安家族的王權和地方諸侯權力之間的較量。而較量的結果則是王權進一步下移,諸侯進一步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