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一些演後談環節沒來得及和主創交流的内容。

影片聚焦臨終關懷主題,張導選擇了大象作為核心意象,大象滑梯作為重要場景頻現,隐喻人物内心選擇。電影借女主阿諾之口提及,大象臨終前會主動離開象群,獨自尋一處地方,挖掘洞穴,靜候死亡。阿諾得知自己命不久矣時,也選擇了類似大象的方式,放棄與死神作無謂抗争,渴望在安甯之地度過生命最後時光,平靜地與世界告别——這也正是電影《好好說再見》的核心内涵。

演後談環節,我曾期待張導進一步闡釋大象意象背後更深層次的隐喻——或許有更豐富的解讀空間,而不隻是承擔一種死亡觀照的作用:

首先在内容上,大象作為典型群居動物,家族觀念濃厚,群象會集體撫養幼象,表現出和人類極為相似的家族情感紐帶,這是很好的素材。片中阿諾臨終托孤、在生命最後時刻不斷回憶因病離世的母親,都可與象群故事産生互文。電影中,阿諾因何獨自出國、因何與父親有着若有若無的距離,留下了一段令人遐想的叙事空白。(這可能與阿諾母親的死亡有關)如果後續想擴大故事的體量,對阿諾家庭關系和人生際遇展開更深入的探讨,影片可借由死亡之窺探,進一步挖掘親情主題對個體生命生與死的糾纏。

其次在表現形式上,目前電影似乎隻通過不斷閃現大象滑梯這一物象來隐喻人物的内心選擇。或許可通過增加阿諾與女兒的互動情節,如在睡前故事融入大象臨終的内容,既能用“寓言”形式深化大象意象的隐喻意義,也能讓阿諾與女兒的告别更具情感張力(感覺電影裡她倆并沒有好好告别),使主題闡發更深刻、更詩意、更有想象空間。

不得不提,阿嬌此次表演堪稱颠覆,曾以美貌出圈的她全然抛下形象包袱,完美诠釋出形容枯槁、眼神絕望暗淡的“将死之人”之心境。她的表演非常接地氣,真實,生活化——我認為這就是好的演技。阿諾直面死亡,平靜而勇敢,這是一種“堅韌”。阿嬌本人在娛樂圈曆經大風大浪,如今有此出演,在我心裡她倆同屬“堅韌”女性。因此台下的我也曾想問,阿嬌接演這部電影,除了希望宣傳安甯療養這種臨終關懷外,她自己對生死如今又有着怎樣的體悟?這個問題很私人也很大,不太好提問,但她在片中的沉浸式表演,确實讓我對她目前的生命觀産生了好奇。衷心希望嬌有更好的發展。

影片舒緩平和的叙事風格,傳遞出主創團隊對生命溫柔以待的态度,有不同于商業片的喧鬧與張揚,這是很好的創作心态。這類飽含人文關懷的作品,也值得更多鼓勵與支持。

2025年6月28日路演晚場,CGV深圳卓悅中心7号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