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電影,習慣先翻翻影評。
看到有人評論姐姐應該知道5歲的孩子失手殺人,不會有事,而之後的一切付出是本片最大的bug。
如果,她是你唯一的孩子,或者像本片一樣,如同孩子一樣妹妹呢?媽媽是生下妹妹難産死的,除了“一無是處”最後選擇自殺爸爸外,妹妹是她的唯一,和她的孩子一樣。
不去抨擊那些生活中遇見的“護弟狂魔”。在一個破碎家庭中,姐姐是唯一的依靠,弟弟/妹妹也是姐姐唯一的歸屬。他們相依為命,在這世間。
我曾在某個大公司贊助的孤兒院裡見過一對姐弟,姐姐8歲,能感覺到姐姐對外界憐憫“施舍”的刻意迎奉,姐姐把能靠乖巧争取來的東西,全部拿給弟弟。在一次幼兒級的見面會,弟弟隻有4歲,在現場的孩子裡也屬于很小的,不會笑,不會像其他孤兒小朋友那樣刻意聽話賣乖。發東西時候,看他疏落在小手圈子最外面,特意拿了零食和書包給他。當拿到東西的第一時間,他扭頭就跑出教室。輕輕跟到門角一看,他正歡樂的把領來的東西塞給獨自一人在走廊中等待他的姐姐手裡。當時,猛然的心口一縮,是被某種沖擊所攥住的那樣的感動。
兩個孩子臉上的笑,與這世界無關。
隻屬于他們自己。
這和其他的孤兒為着生存孤守内心、迎合世界不同。他倆的心中,有家。那是相依為命惟有的。
再回到電影中,這其實是一個失去女主人就一蹶不振的家庭,這本幸福的家庭有着一個農場,有不錯的中産條件。而在媽媽為生下妹妹難産死後,爸爸在因為妹妹而失去愛人(或許還存在更多原因)的消沉中無法走出。慢慢的負債累累,慢慢在愈加消沉中自殺。其實爸爸從媽媽離開的那天也就是妹妹出生的那天,也死了。留下了尚未成年的姐姐,和一手由姐姐養到5歲的妹妹。面對着因為爸爸這5年消沉所留下的債務,收債者連她們唯一心愛的寵物(馬)也被牽走後(影片中在妹妹領養家庭中也有一隻躺在床上的貓,也是反差影射),還要搶奪她們僅剩的房子。那房子是她們唯一外在形式上的家了,是姐姐心中的媽媽,是妹妹心中的姐姐。所以,年僅5歲的妹妹,在聽到姐姐對收債者的威脅話語中,恐懼達到極點的幼兒,拿起槍誤殺了從後門來的好人“片警”(願把姐妹接回自己家)。
如同母親一樣的姐姐會怎麼做呢?
或許在我們這個物質充足、獨生遍地的年代大部分人已經忘卻了“長兄為父”、“見舅如見娘”的相依為命的苦難了。
PS:影片張力十足,每一個人物、每一個細節的刻畫都顯示出了導演深厚的洞察力和功底。如簡單的好人警察留下的兩個兒子,深受失去父親打擊的哥哥願意直接複仇,而遭受打擊相對較輕的弟弟,在缺失家庭中成長,起初更積極選擇家庭,卻是更敏感的一個人,因一句“生活總要繼續”,又因妻子的背叛,終于擊碎了自己的理智。假釋官外表的冷峻,卻想着換個好的風景見面,但沒有考慮女主需要換三趟公交車,透着教科書般的職業操守。還有很多人物讓人在簡短場景中體會他們的人生。本片滿屏沖擊着男人的理性和女人的感性。
第一次寫影評,謝謝。謝謝《不可饒恕》。另,借此也緻敬一下描寫美國西部的《不可饒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