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我是古巴》之後,我一直很期待能看到一部屬于中國的革命詩電影,《雲霄之上》從放出預告片開始就一直被我賦予這種期待。但現在從電影院出來,心裡對這部電影的觀感,卻很難直白地說好或者是不好。
觀影之前,我心裡對這部電影的疑慮主要集中在兩點:
其一在于電影為了自身獨特的視覺效果,采用了全程偏黑白的素色調,我很擔心影片各種元素的辨識度。實際上這一點也不是完全地無稽之談,電影裡我軍和敵軍的衣服顔色,就比較相近難以分辨。隻是電影有很強的鏡頭把控能力,可以從另一個方面彌補這點,如我上面提到的這個衣服問題,觀衆還是可以通過距離鏡頭的遠近比較清晰地分辨敵我。
其二主要是擔心學院派文青自嗨。現在中國不是沒有好導演好故事,就是太愛整些過于符号過于形式的内容,就要把觀衆往看不懂裡整。《雲霄之上》不能說沒有這種片段,但好在整體的主線明了簡單,而且有文字和各種對白提示,基本還是看得明白每個人在幹啥的,這點也沒什麼。
所以到最後,我擔心的兩點實際上都不算什麼問題,真正的問題其實是在别處。
(以下内容涉及劇透)
在電影的結尾,主角洪開槍擊中了一名敵軍士兵,可這一槍并沒有讓對方斃命,對方一邊掙紮一邊哀求「不要殺我我是自己人」,他舉起槍瞄準對方,卻遲遲開不了槍。這時,一聲巨大的爆炸響聲,是帶着炸藥包去炸彈藥庫的同伴,随着這聲巨響,天空下起了紅色的大雨,洪擡起頭,直到像鮮血一樣的雨把自己完全染成紅色。啪,出現雲霄之上四個大字,影片結束。
單看這段紅色大雨可能沒有什麼,無非覺得是一種藝術化的處理。不過結合前面這段與敵軍對峙的情節,影片的立意就值得重新思量仔細推敲。
電影劇情裡一個很重要的矛盾,就是隊伍裡一直在争論的,究竟是要「冒險執行軍令」還是「保護小隊隊友的生命」。先不談這樣的對立是否完全二元,至少這樣的争辯對于人物來說可以說是有趣的,人物的轉變也一向是電影的一大看點。但當它同時伴随着隊友的犧牲、與敵軍的對峙時,它就不止想說「這是一場殘酷戰争」,還把「這一切難道是必要的嗎」的厭戰心态抛給了觀衆。
顯然,《雲霄之上》不是一部《我是古巴》似的革命電影,相反,它其實是一部《盲刺客》式「戰争的雙方都感到輸了」的反戰電影。
可這部電影的背景明明設置在 1935 年,那個不得不革命的 1935 年,不是為了瓜分利益而是偉大理想的 1935 年。這場戰争非常殘酷,流了無數烈士的鮮血,正因為此,它才是那場「殘酷卻不得不經曆,還必須要獲勝的戰争」。
認識到這點再來看結尾這場紅色大雨,難道不會給人一種革命軍是「踩着無辜人鮮血前進」的别扭感?否則何必要讓革命軍把槍對準喊着「我是自己人」的敵人,再讓革命軍淋滿鮮血?
或許是我個人對立意的期望與電影出現了偏差,或者是我的理解錯誤,導緻結尾出來後我對電影的觀感驟降。
但我可以十分肯定的一點是,《雲霄之上》至少不會是一部革命電影,更不會是革命詩電影。請千萬不要抱着和我一樣的期待去看,你不會看到你想要的。
這不是你想象的那部革命詩電影
©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