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人的複仇,10年不夠,20年都不晚。

R君說

“告訴你,我的孩子,

在你的一生中,

有許多事值得争取。

但,自由無疑是最重要的。

永遠不要帶着腳鐐,

過奴隸的生活。”

(梅爾.吉布森電影《勇敢的心》)

...

10月24日,英國執政黨黨首競選結果揭曉,1980年出生的前财政大臣裡希.蘇納克當選為保守黨新黨首,繼而自動繼任了45天即被迫離職的特拉斯,成為英國新首相。

蘇納克雖然生于英國南安普頓,但卻是一個正經的印度移民家庭的後裔。他的父母都是來自印度的第一代移民,妻子也是印度著名的IT服務業巨頭Infosys創始人的女兒。作為英國曆史上第一位印度裔的首相,真可謂前無古人......

因為,印度作為現在的英聯邦國家和曾經的殖民地,與英國之間的恩怨情仇也實在是太過源遠流長......

...

關于這些曆史,R君曾經在阿米爾汗的作品《印度暴徒》的影評中寫過,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去了解一下這些背景(原文鍊接:因為這部電影,阿米爾汗向觀衆道了歉)。實際上,正是因為1857年的大規模印度起義,讓英國執政者一直心有餘悸,而實際上是1919年的阿姆利則慘案的主要背景因素,而後者也顯然是本片故事的核心緣由。

即使是現在,描繪反抗印度暴政,争取自由的題材還依然是依然在印度廣受歡迎。比如剛上映完新創下印度票房記錄的《RRR》,就是完全描繪抗英的英雄故事。(影評鍊接:印度史上最大投資的作品來了!

一邊是印度民間充滿着對英國複仇的氣氛(甚至付諸實施的也不在少數.......比如2021年12月25日聖誕節前夕,就有一位叫賈斯旺的印度小哥潛入溫莎城堡,帶着一把弩弓要刺殺當時還健在的英國女王。結果因為溫莎城堡太大迷路了,反而被巡邏警衛抓獲),一邊卻是新的印度裔首相上位,這畫面對比實在是太過有趣.......

...

所以,再來看這部2021年其實在印度算轟動一時的作品《印度刺客》,你也真的會感到别有感受,因為,這印度式的複仇,已經遠遠超越了我們認知的“君子報仇,十年不晚”,而是“二十年不晚”.......

這真是天網恢恢,不是不報,時候未到........

...

曆史上真實發生的刺殺事件算是數不勝數。比如著名的薩拉熱窩費迪南大公刺殺案,就引發了第一次世界大戰;比如差點影響曆史進程的刺殺希特勒;比如著名幾任美國總統,林肯、肯尼迪......比如韓國的幾位獨裁總統;甚至今年7月8日剛剛發生的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

所以當然以刺殺為題材的藝術作品也從來就不少,甚至還有反過來影響到現實的。比如就有人模仿馬丁.斯科西斯和羅伯特.德尼羅那部著名的《出租車司機》,要去刺殺當時的美國總統裡根。

所以,上文提到的2021年潛入溫莎公爵城堡,意圖刺殺英國女王的,也很有可能是真受到了這部《印度刺客》電影的影響.......(實際上,當事人也承認自己是為了100多年前的阿姆利則慘案進行報複)

而這部電影,講述的正是1940年3月印度刺客薩達爾.辛格當衆刺殺英國勳爵邁克爾.奧德威爾達真實事件。

全球震驚的阿姆利則慘案

...

顯然,電影是将薩達爾的刺殺動機起源于著名的阿姆利則慘案。

這場慘案基本上算是曆史上非戰争狀态下平民傷亡最大的曆史慘案之一。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印度作為英國的殖民地,為英國不僅貢獻了軍力,還貢獻了大量的物資。然而,作為殖民地,這樣的貢獻當然不可能換回什麼對等的回報。不僅如此,因為大量征用和盤剝,導緻印度人民對英國殖民統治不滿激化,要求獨立的呼聲越來越高。

1916年,“聖雄”甘地正式開始開展自己的“非暴力”獨立運動,要求英國給予印度獨立自由。

...

可想而知,殖民者不會輕易放過自己的奶牛和利益。而1857年開始整整維持了2年的印度起義讓英國付出過沉重的代價,連東印度公司也就此被取締的往事還曆曆在目。所以英國不僅不認同印度的訴求,反而加劇了對整個殖民地的高壓和殘酷的統治政策。

1919年3月,為了壓制獨立運動,英國在印度正式頒布《羅伯特法案》。這部法案可以讓英國在印度幾乎可以随意逮捕和羁押他們認定對統治有威脅的人員,甚至不經過審訊或者定罪,就可以進行長期無理由監禁。這個法案嚴重侵害印度人民正常的權益,受到了印度各界的一緻抗議。(包括全體印度議員在議會全部表決反對。不得不說印度人有時候還是挺有骨氣的。)

而在當時,處于北部的旁遮普邦是在整個反英運動中特别積極而活躍的。因而英國政府對旁遮普邦不僅采用了禁止集會、宵禁等等嚴酷手段,還逮捕了阿姆利則市2位積極的社會活動家。

...

4月13日,阿姆利則市近5萬名市民都在當地的賈利安瓦拉巴格廣場舉行集會,要求釋放被羁押的活動家并抗議“羅伯特法”。而那天恰逢印度錫克教的光明節(旁遮普邦是錫克教徒集中居住地),所以很多無關群衆也都集中到了廣場上“看熱鬧”,其中包括很多婦女兒童......

不知道出于什麼樣的陰謀論,英國的R.戴爾将軍在傍晚4點左右指揮近150名軍隊突然進駐廣場,把守住出口,并架設機槍,對廣場集會的人員進行無差别射擊。(R君倒覺得電影中,受到當時的總督奧德威爾指令顯然更為合理。畢竟職業軍人,多少也有自己的立場,一般沒有什麼理由向手無寸鐵的百姓開槍。)

這場慘劇的真實性,在電影中可謂展現的淋漓盡緻.....(雖然電影使用了排槍射擊而不是實際上機槍掃射的安排,但是基本上還是還原了當時的情況,包括據說一直把子彈全打光才停止的安排。)

...

雖然,事後英國自己官方公布的死亡人數隻有379人,傷1200人。但是實際上光印度政府自己的統計,死亡人數就超過1000人,傷者更加不計其數,其中包括大量死亡的婦女和兒童,在電影中都有特别的着墨.......

在電影和現實中,有一口水井,當時都被無處可逃躲避子彈的人群跳下而塞滿屍體和傷者,據說光這口井,就有100多具屍體。

執行指揮的戴爾将軍當時得到英國“内閣”的贊揚,後來雖然因為事件鬧的太大而被迫退休。但英國政府及代表,即使100年過去了,到今天,對阿姆利則慘案僅僅表示過“震驚”和“遺憾”(deeply regrets 或者distressing),或者拜訪過當地,進獻過花圈 (1997年10月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和2013年2月英國首相卡梅倫都分别來到慘案現場紀念地為死者進獻花圈),但也從來沒有做過正式的道歉(official apology)。

現在的賈利安瓦拉巴格廣場四周都有當時慘案的現場保護建築,包括水井,充滿彈孔的牆壁和慘案死者紀念塔及長燃不息的“永恒火炬”,永遠紀念着阿姆利則慘案。

印度的新紀錄:君子報仇,20年不晚

...

有趣的是,這部電影似乎知曉的人很少。因為豆瓣至今隻有幾百人的“看過”評分.......

但重要的是,這幾百人的評分為7.8分,是相當高的一個分數。

實際上,由于完全采用了倒叙回憶的手法,電影前期的節奏拍的還是比較悶。(這基本上已經是印度電影一個特色了,許多作品都賽程過半才會突然進入正題,或者突然精彩起來......)

但竟然這樣的風格,莫名契合了“複仇20年不晚”的主題。

...

電影在前期花了大量的筆墨描寫了薩達爾忍辱負重,潛入英國的核心倫敦,到處在做着各種革命和颠覆工作的準備,甚至成為奧德威爾勳爵家的仆人,了解他的獵物的真正思想.......

而到了最後一個小時左右,才完整展現了阿姆利則慘案的全貌過程,讓觀衆們徹底沉浸在這個無可辯駁的刺殺理由中。

這樣的處理,的确充滿了沖擊力。

R君更喜歡的是,雖然電影中不止一次展現了薩達爾和聾啞戀人的愛情,而顯然他的戀人也在這場慘案中喪生,但電影直到最終,薩達爾全身浴血的拉出了無數的傷者,卻依然沒有表現他找到自己戀人屍體的場景.......

...

這實在是相當隐忍的表現。可以讓觀衆感受到,薩達爾的刺殺,是在為阿姆利則死亡的所有人複仇,而不僅僅是為了自己戀人。

實際上,從刺殺奧德維爾勳爵,到阿姆利則慘案,整整過去了20年......這本身就是相當令人震驚的曆程。

中國古代都有“君子報仇,十年不晚”的說法(包括《史記.範雎蔡澤列傳》的故事、伍子胥入吳滅楚的故事等等......),但到今天,現實發生的“印度人複仇,20年不晚”的真正曆史事件,不得不讓人對印度這個民族的韌性也肅然起勁。

...

當然,回過頭來,我們也需要擦亮自己的眼睛,看清楚一些總以公平正義、人類未來和道德楷模為自我标範,自诩高貴的國家,手上曾經沾滿了多少無辜的獻血,又是多麼的虛僞而卑劣。

正如電影中奧德維爾勳爵所親口表述的,他覺得這些威脅都必須被消滅,(制造)恐懼才是核心。即使為此死亡無辜的人們,甚至兒童都是足夠(需要的行動)的.......

在曆史的長河中,有些事情永遠不會被磨滅,而有些事情也永遠不會改變。輕信外在的人,總有一天會為自己的幼稚而付出代價。

...

R君,2022年10月27日,于上海。

感謝閱讀全文,如果覺得還行,點個“贊”和“在看”支持一下吧!謝謝啰!

财貓電影兵無常勢,水無定形

部分印度電影影評:

-假如“唐山案”的妹子們奮起反抗會怎樣?

-印度人把他們的“唐山案”,拍成了對莫迪政府的讨伐檄文

-這部充滿勇氣的印度電影,公開挑戰了性交易的道德和非法性。

-這是又一部深刻影響了印度社會的神作

-為什麼一個教師會挾持16名兒童作為人質?

94屆奧斯卡專題影評:

-一場不動聲色的謀殺,成就了今年奧斯卡最大的熱門

-暗黑、詭異、奇幻、欺騙、謀殺......今年奧斯卡偏愛暗黑路線?

-《沙丘》:喜歡或者不喜歡,這就是它最好的模樣!

-迪斯尼又拍了部毒害萬千女性的“雞湯”啊.......

-一場彗星撞地球,撞出了最大的人間醜劇

-“邦德之死”,一個時代偶像的最好謝幕

-英雄的困境,來自過度的政治正确和多管閑事.......

-諷刺了,古馳品牌贊助拍了一部古馳家族謀殺案的電影

-為啥這部《失控玩家》,會讓社畜們看得很紮心?

-史皇這奧斯卡的一巴掌,可能就是入戲太深

93屆奧斯卡專題影評:

-這是獨立女性都需要好好看的一部電影

-這部暗黑版的《寄生蟲》,10年前就已經得了文學大獎

-今年奧斯卡的大熱門,說盡了美國底層人民生活的無奈

-女孩用自己的命換渣男的未來,值得嗎?

-這部9分的皮克斯新作,其實是一部“毒雞湯”

-這也許才是《信條》最簡單明了的解讀.......

-湯姆漢克斯的2020新經典,精彩重現了二戰的大西洋海戰

-《少年的你》:9分,毫無疑問的年度國産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