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看了新一季的《圓桌派》,嘉賓是家喻戶曉的世界冠軍鄧亞萍。
這個中國乒乓球第一代大魔王,眉宇間依舊透着一股英氣,聊起天兒來幽默飒爽,她會把非常複雜棘手的問題,通過輕松愉悅的方式講出來,不過多涉及專業術語。讓從來不看體育節目的我,聽她講話也會感覺特别舒服。
談話中鄧亞萍中提到了幾個字:
努,飒,抗,頂,博,摳。
這幾個素日裡毫不起眼的字貫穿在一起,清晰地呈現出運動員在整場比賽中的一種心理狀态的變化過程。窦文濤後面提到的“心流”,也更準确的诠釋了這個狀态。
鄧亞萍說,想赢,誰都想赢,但是你不能時時刻刻記挂着。迫切想赢的心态,會讓自己不由得緊張,影響水平的發揮。比賽總會有個結果,隻是時間問題,而我們能做的,是專注當下比賽,專注每一個球,當你專注過程,自然就不緊張了。
讓我想到上學那會,有一次參加一場很重要的考試,卷子不難,信心滿滿地完成交卷之後,我做了一個很多同學都會不經意做的小舉動:考後對題。發現某一道題和自己的答案有出入之後,我開始迷糊了。
心态的變化讓我直接影響到下一場考試,心裡始終不自覺地記挂那個不确定的答案,做不到全身心投入在手裡的考卷中,由此惡性循環,接連失利。
因為那次考試,讓我明白了心無雜念,專注當下是多麼重要。
進入職場之後,我遇到了一個喜歡同時處理很多件事的同事,她覺得如果不這麼做,時間就白白浪費掉了。我羨慕地想:“時間觀念好強啊。”
但長此以往據我觀察,顯然她并不具備這個同時駕馭的能力,結局就是一團亂麻。工作像滾雪球一樣積壓成山,每一件都是未完成狀态。
而我始終延續着自己一貫的工作方式:按部就班,根據事情的輕重緩急一件一件去處理,遇到突發狀況,及時調整心态,集中精力,全身心投入到“心流”的狀态。質量過硬的同時,效率也大大提高。
就像鄧亞萍說的,想那麼多沒用,隻有踏踏實實地“摳”出每一分球,赢了比賽,才是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