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月27日正月初六,花了一晚上重看了流浪地球1,也算是為明天去看2做點準備。

2019年2月19日第一次看流浪地球,确實是有些沒全看懂,雖也打了五克星,但沒寫影評,更多的是被宏大的科幻場景所震撼。

至于今晚,我會更關注兩條精神層面的内核,一是愚公移山式的奮鬥精神,二是忘我為他的犧牲精神,二者一個縱向一個橫向,但又有着共同的主體——為了集體為了信仰。

以下是我深以為然的三條他人影評,作為補充:

5、電梯裡剛子為了救姥爺韓子昂而死,韓子昂隻多活了幾分鐘。CN171-11救援隊用性命運送火石,點亮發動機的卻是其他團隊,很多電影裡的死去總是強行賦予意義,至少能換回些什麼。但是在這裡,死亡就是死亡,那麼真實而冷酷,就像現實世界。24、很多電影都無法逃脫英雄史觀的桎梏,讓人們以為拯救世界,改變曆史全是某幾個人的功勞。而流浪地球,劉培強飛躍空間站時,發現還有其他人在爆破艙門,反抗火種計劃。劉培強想起可以炸木星推地球時,聯合政府告訴他以色列科學家早已經想到了。蘇拉維希發動機試圖點燃木星時,另外兩座發動機也燃起了5000公裡高的火焰。曆史,從來都不是個人奮鬥,而是朦胧的必然加上一點運氣。25、文字改編電影就像把一個圓球硬塞進方形的箱子,一定會為了戲劇性沖突犧牲一些史詩感和邏輯性。流浪地球電影僅僅聚焦于原著中幾個自然段的内容,而且電影中比如發動機需要火石點火、火石需要從遠處運來、火石小到可以通過電梯、超高度點火需要三方協作、木星氫氧爆炸直沖地球等,就是為了減縮劇情而對邏輯性的模糊處理。但微小的bug從來不是電影的黑點。科幻電影并非科學,而是藝術。塑造的不是定理,而是人性。作者:青木刺猬 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9936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