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1566不對文人、忠臣、奸臣、皇帝歌功頌德。不将人物卡通化、扁平化。所有人都隻是權力機構運作鍊上的一部分環節。嚴黨改稻為桑,民不聊生。徐階、高拱、張居正等清流們為了倒嚴,坐視災情蔓延。
在這樣的權力鬥争的漩渦裡,編劇劉和平把中國政治體系的人物臉譜被容納進去,在同一個八卦圖裡,權力與權力是如何勾連,如何博弈,又是如何相融。把人還原到曆史情境裡,用曆史唯物主義的手法寫作,最後審視的權力其實留給了人民,留給了觀衆。大明王朝其實是站在人民的角度_上去批判的。
普通的權謀劇把奸臣和忠臣的群像刻畫的泾渭分明;優秀的權謀劇,是君與臣,利益集團之間的争權奪位;精良的權謀劇,是講統治階級與被統治階級的沖突。而如《大明王朝1566》這樣的頂級權謀劇,則是站在唯物主義的位置,冷酷地展現權力鍊條如何勾連與運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