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濃縮的中國現代史,讓我由衷發出如題的疑問。
當二孩、三孩接踵而來,我們小時候耳熟能詳的“計劃生育”似乎在一瞬間成為了曆史,可是它沒有。耀軍家的悲劇因為它而無法彌補,英明家因為它承受了數十年的自責和痛苦。
市場經濟在一瞬間讓工人們下崗,并淘汰了那些本分遲鈍的人;隻是實行了幾年的“嚴打”,就結束了新建熱情新潮的一生;就像一瞬間結束的戰争,就像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後一瞬間結束的那個錯誤,人們從來沒有在一瞬間從中康複,而是一直帶着傷疤活着。輿論的改變是那麼簡單,新聞報紙一天一個樣,時代大潮過後的幸運兒們歌頌這偉大的時代,時代的犧牲者默默無聞着忍受無窮的落寞和永遠的遺忘。要是普通人的一生像寫新聞那麼随心所欲就好了。
我家沒有這些故事,但這部電影和很多“東北文藝複興”的小說和電影讓我了解了這段曆史。簡單的“改革開放”四個字,背後是給多少家庭的巨大沖擊。我們不明白父輩們究竟在焦慮什麼,或許他們也不明白,隻是可能在他們看來,在中華大地上活着就是一場豪賭,社會像是漁夫聖地哥對抗的海,總是有那麼多突如其來的浪,你隻能抓住所有能抓住的東西。地久天長?那隻是人們美好的幻夢。
導演王小川接受采訪時表示,圓滿的結局不是為了過審,而是生活本就是如此。我想結尾不止是一個happy ending那麼簡單。所有的老同事又齊聚一堂,浩浩陳述了郁結已久的真相,茉莉有一個混血的兒子,叛逆離家的養子回到了家。這一切的基礎在于,“下崗”“市場經濟”和“計劃生育”給他們(也是我們)帶來的是物質生活的提高而不是更多的痛苦。漂亮的汽車和房子讓那些不遠的過去黯然失色,飛速的發展掩蓋了太多太多激進改革留下的矛盾。海燕死之前說“有錢啦,可以生啦。”可一切“歡聲笑語”“既往不咎”都不過是大家不約而同的一種沉默和掩飾,痛苦“的确”存在,而且會永遠伴随着活人,直到死亡讓他們遺忘。
而對于我們,遺忘是可恥的。
很幸運有《地久天長》《冬泳》《鋼的琴》《白日焰火》等等許許多多的文學藝術作品幫我們記住過去,記住那些時代犧牲者的痛苦。
我們要正直,要善良,然後永不相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