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冒堅持原創的814篇我不在生活以外别求生活方法,不在生活以外别求生活目的。
我最近一直在踐行《我的解放日記》裡的台詞。
得了空心病,每天被掏空,睜開眼就是生活無形的壓力的女主,是這樣自救的:
每天積累五分鐘的快樂,用五分鐘去抵禦日複一日的平庸生活,或者無可奈何的挫折。
隻是五分鐘,可以做些什麼,來制造發自内心的愉悅滿足呢?
讀他,就可以了。
朱光潛。
中國當代美學大師,著名的文藝理論家、教育家、翻譯家,中國現代美學的開拓者和奠基者之一,曆任北京大學、四川大學、武漢大學教授,主要著作有《談美》《談美書簡》《談修養》《給青年的十二封信》《談文學》《詩論》等。
我甚至不自覺把朱光潛先生,帶入了我的生活,我的追劇。
配合朱光潛,再看網飛口碑好劇《後翼棄兵》/《女王的棋局》,就更能應景,更真情實感,超然地看待汲汲營營的日常——
和大家一樣,我也不想做打工人,不想上班,不想内卷,也不是很想被動躺平,希望自己平凡又快樂。
01 别忘了,生活才是最重要的
《後翼棄兵》确實是天才少女的大女主開挂爽劇,但那不過是,“我的前半生”。
在男性棋手,俄羅斯強者們絕對壟斷的世界裡,橫空出世的少女,又美又年輕又優雅,登上王位,确實讓人振奮。
這部劇更打動我的,是切入點。不是在講成功記,而是各種各樣的失敗者的大合集,形形色色的不如意,對生活意義的讨論。
天才少女生活中的唯一,就是象棋。當她順遂的時候,以及人生至暗時刻的堕落沉溺的時候,身邊的人總以不同的方式,引導她,提示她:
你的生活裡有象棋,而不是象棋就是你全部的人生。
Beth在整個人生,整部劇裡尋找答案:
生活,除了象棋,還有什麼?
人生,除了天賦,熱愛,不得不做的事情等等之外,還有什麼?
天賦,唯一的信仰,如果被颠覆了,怎麼繼續餘生?
輝煌之後,高處不勝寒:第一永遠隻有一個,充滿野心的年輕人前赴後繼,做不了第一的千千萬萬的失敗者,要如何面對平庸呢?
我也在思考同樣的問題,也在努力讓自己的生活,我的快樂幸福,不會隻依附于某個人事物。
生活不在别處,這是我一直記得的一句話。
所以,朱光潛先生打動我的第一句話,就是:人生第一樁事是生活。
做學問、做事業,堅持愛好,在人生中都隻能算是第二樁事。所謂“生活”是“享受”,是“領略”,是“培養生機”。假若為學問為事業而忘卻生活,那種學問事業在人生中便失其真正意義與價值。
Beth無疑是熱愛象棋的,雖然短暫迷失,痛苦,無法面對,但她終于明白,自己為何而生,為何而戰。
看到她回歸普通人生活的日常,不去想太多,認真打掃,裝修,吃飯,睡覺,快樂,去接觸象棋之外的人事物,去看到這些因象棋結緣的人的其他方面,這些普通人厭倦的日常,讓她逃離了懸浮的混亂,找回了内心的平靜和秩序。
天才,也還是需要依靠生活的普通人,我們也是。
她也能從平凡的生活裡,收獲力量和快樂,我們也可以。
不要讓這華麗豐富的世界,變成了一個了無生趣的囚牢。
02 要有悲劇,才能算人生
過去的三年多,很多人對待生活的态度,都會改變。
有人變得目标更清晰,取舍更堅決,有人放慢了腳步開始關心當下,
自然有人,在蕭條也好,整體性低落的氛圍裡,難以自拔。
《後翼棄兵》裡,Beth對象棋的癡迷,就是深陷那種絕對的掌控感,她可以預測,安排,掌握那個世界裡的每一步,然後勝利。
可人生不是這樣的。
她遭遇各種各樣的滑鐵盧,生活其他方面的挫折甚至影響到她的象棋生涯,勝利不再能提供給她信念感,掌控感,甚至還會失去了勝利。
正如我讀的朱光潛這本選集的題目一樣,我們應該,像草木魚蟲一樣生活。
“對人生,我有兩種看待的方法。
在第一種方法裡,我把我自己擺在前台,和世界一切人和物在一塊玩把戲;
在第二種方法裡,我把我自己擺在後台,袖手看旁人在那兒裝腔作勢。
站在前台時,我把我自己看得和旁人一樣,不但和旁人一樣,并且和鳥獸蟲魚諸物也都一樣。人類比其他物類痛苦,就因為人類把自己看得比其他物類重要。
人類中有一部分人比其餘的人苦痛,就因為這一部分人把自己比其餘的人看得重要。”
其實我們都忘記了,物質享受和經濟基礎的追求,本質不就是為了更加快樂和幸福?
因為種種,最後讓快樂變得更遙遠,這不是本末倒置。
如果精神世界很貧瘠,靈魂又怎麼能不蒼白?
朱先生,是這樣看待病痛生死:
再比方生死,這又是多麼簡單的事,無量數人和無量數物都已生過來死過去了。一個小蟲讓車輪壓死了,或者一朵鮮花讓狂風吹落了,在蟲和花自己都決不值得計較或留戀,而在人類則生老病死以後偏要加上一個苦字。
這無非是因為人們希望造物主宰待他們自己應該比草木蟲魚特别優厚。
生活就是很簡單,接受無可奈何的自然規律,過好力所能及的生活。
再努力,再幸運,再天才,我們還是要面對無可奈何,無能為力的悲劇。
我們本就不該比誰更高貴,不要太特殊,也不要太悲觀。
03 硬核的勇氣
躺平,内卷,擺爛,算是當下不開心不自由的人,共同經曆的平庸日常。
《後翼棄兵》裡,Beth的坎坷和低谷一波又一波,被所有人懷疑的挑戰接二連三,她最終都在迎難而上,打破性别,國籍,年齡的桎梏。
朱光潛強調的“活在當下”,就是這樣的。
他人生第三次座右銘,就是著名的——“此身,此時,此地。”
此身,凡此身應該做而且能夠做的事,決不推委給别人;此時,凡此時應該做而且能夠做的事,決不推延到将來;此地,凡此地應該做而且能夠做的事,決不等待想象中更好的境地。
無關年歲,他始終有種生活的精力和活力。
當時朱光潛在英國愛丁堡大學學習,哪怕他的指導老師——著名的康德專家史密斯教授竭力反對他投身熱愛的美學,因為這是一個泥潭,玄得很,文學、心理學和哲學,對他而言,那個都能輕松成功。他深思熟慮後,還是迎難而上。
人生不應該隻做最簡單的事,而是堅持正确的,有意義的是,哪怕阻力最大。
尤其當你已經打開了思想的桎梏,人類社會最稀缺的,其實就是勇氣。
生命途程上的歧路盡管千差萬别,而實際上隻有一條路可走,有所取必有所舍,這是自然的道理。
我們都要學着,在理想和現實中找到平衡:
“擺脫不開”便是人生悲劇的起源。畏首畏尾,徘徊歧路,心境既多苦痛,而事業也不能成就。
許多人的生命都是這樣模模糊糊地過去的。要免除這種人生悲劇,第一須要“擺脫得開”。
認定一個目标,便專心緻志地向那裡走,其餘一切都置之度外,這是成功的秘訣,也是免除煩惱的秘訣。
《後翼棄兵》的大結局,我非常喜歡。
Beth找到了她的答案,為什麼下棋,如何繼續快樂的生活。
她可以更坦然面對輸赢,看到象棋以外其他重要珍貴的人事物,她不會覺得格格不入,又孤獨無助。
那些在公園快樂下棋的爺爺們,那個讓Beth接受了邀約的爺爺,更讓人平靜又舒暢
這句未必是人生的萬能解答,但也能概括我想要的生活:
順應本性地活着。
我不在生活以外别求生活方法,不在生活以外别求生活目的。
世間少我一個,多我一個,或者我時而幸運,時而受災禍侵逼,我以為這都無傷天地之和。
生活就是為着生活,别無其他目的。
作者:小冒,年讀120+本書,兩大視頻網站入駐作者。
用刻意練習寫出多平台50w+,用愛發電。立志通過寫作改變人生,堅持工作、娛樂、閱讀、寫作和自我提升五不誤。
願意寫深度思考劇評+書評的娛樂生活雜博。
百家号/頭條/騰訊新聞讀書賬号@芸淡風傾愛讀書,影視劇評賬号@芸淡風傾。
公衆号/豆瓣@芸淡風傾,微博@芸淡風傾_紫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