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演用強烈對比的方式讓我們看到了Dean和Cindy從前到現在的變化,曾經那麼相愛的兩個人,最後女主吼着說自己不愛了,要離婚。

女主是很典型的逃避型人格,父母的婚姻生活也是不和諧的。男主同樣從小缺乏母愛,父母婚姻不和,同時自己是高中沒畢業,能明顯感覺到他的自卑,也正是因為他的自卑,所以他很迫切地用其他方式要表達自己對女主的愛,我的外部條件配不上你,但我的愛配得上你,所以女主懷孕,他願意和她結婚成家這件事情,就變成了他的一份證明,向女主證明他的愛,也滿足了自己内心對愛情的憧憬,滿足了自己的心理需求。兩個人都對愛情有着期待,但是愛情無法承擔這份重量,戀愛時的浪漫和悸動,兩人以為自己遇到了真愛,但是愛是最經不起考驗的,6年時間,人都是會變的。

但這一幕,男主溫柔地哄抱着女主,給了她安慰、依賴和安全感,兩人的婚姻是由美好的愛情開始。

...
女主留下孩子,兩人決定成家

但實際上,他們并不具備愛人的能力。原生家庭對他們人格的塑造,導緻他們并沒有習得愛人的能力;而愛情的美好,又讓他們忽視了對方的不好。Cindy戀愛時對前男友的糾纏視而不見,沒有解決問題的能力,所以選擇逃避;婚後對于偶遇前男友這件事情,為了不讓Dean情緒激動,事态惡化,她選擇了道歉,她隻想解決問題就行;甚至她無法接受與Dean的性生活,她都可以為了讓他冷靜而繼續。這都是她的逃避行為,所有的情緒都被她隐藏了起來,一次次的妥協,一次次的逃避,導緻了最後的爆發。而Dean像是有強迫行為,他強迫自己,也強迫Cindy。他無數次溝通歪解Cindy的意思,他實際上是很缺乏安全感的,情緒敏感而不穩定,他想要去解決他們之間的問題,但卻用錯了方式。

電影裡有一幕,男主描述對女主的心動,背景音樂有一陣一陣的鼓點聲,“咚咚...咚咚...咚咚...”,如同男主内心對那股悸動,已經無法抑止。婚後兩人再次播放那首定情歌,兩人再次起舞,但随後内心的厭惡失望在這一幕卻是那麼突兀。

...
“我就是對她有感覺,就像随着音樂自然起舞一樣”

...
兩人再次起舞

最讓我感觸的一幕,是Dean一氣之下把婚戒丢掉,又跑到草叢裡不停翻找戒指,就像他想狠心把這段感情,把對女主的愛丢掉,卻怎麼也丢不掉,怎麼也舍不得。站在上帝視角去看這段感情的話,我對兩個人都感到可惜和心疼。我深知原生家庭對人的影響是刻骨、難以改變的,他們接收到錯誤的愛情觀和婚姻觀,注定這段婚姻會破裂,而且男主并沒有讓自己變得更好,也沒有意識到自己的錯誤,而是固執又刻闆,他想像以前一樣,用一句“我愛你”來解決問題,用承諾來解決問題,但婚姻不是愛情,婚姻最後不是沖動和激情,并不是隻有愛就能經營好一段婚姻。

...
男主挽留婚姻

男女主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