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代表我的一些想法,不喜勿噴。
好諷刺,本來我是好奇有多獵奇看下來的,到最後隻剩下可悲的情緒久久不能褪去。
年齡焦慮外貌焦慮如今在社會上已經屢見不鮮,然而裹挾着女性的還有性别歧視和無處不在的凝視。影片确實将這些困境放大了,邋遢吃相滿口黃牙的老闆、無數遍掃視着下體的攝像機,配合着燥熱的鼓點一遍一遍挑逗觀衆的神經,比起最後畸形的 Sue 或是 Liz,我覺得這些在現實中習以為常的畫面反而更讓我作嘔。
編劇的初衷是想傳遞反焦慮的女性主義,但我怎麼隻看到了女主的堕落、痛苦和絕望,那些刻薄尖酸的男性、異樣的眼光卻并未受到懲罰,仍然會有下一批光鮮亮麗的女孩走進攝影棚,而那些始作俑者照樣能躺在沙發上數着大把大把的鈔票。我們應該去批判整容失敗的人嗎,就像片中的 Liz,誰能說她的專業能力不過關?那些整容女性的初衷難道不是社會帶來的焦慮嗎,為什麼要用這種女性的痛苦反過來告訴女性:你看,這就是過于容貌焦慮的人的下場,所以請不要焦慮了。
永遠都會有人年輕,而沒有人能夠一直年輕。這樣尖銳的結局我難以接受,眼睜睜看着一個優秀的女性在輿論的蠶食下毀滅,而沒有好結果的也隻有她一個,片中的觀衆得到了獵奇心理下的感官滿足,公司說不定也收獲了意料之外的收視率。隻有 Liz,化作一灘血水宛如不存在過一般。這個病态的社會未曾改變過,仍然會有渴望站在舞台上的下一位擠破頭皮經曆這樣驚悚的輪回。
我會停止焦慮嗎,不會的,因為我知道這個世界不會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