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是不是因為22年這個時間點,我并不是很喜歡這部劇。
編劇/制片人在豆瓣的劇評裡寫到:“在距離死亡最近的地方,尋到生命的微光。在殡儀館,我們見生死,見人性,最後要見的,是——打破偏見的決心,和向死而生的勇氣。”
多美的句子。
導演則直接把劇評提名為“不再躺平的理由”
多現實的話題。
相信他們都有過至親離世和與殡葬行業打交道的經曆,想透過這部劇,讓更多人改變對殡葬行業的認識。我認為從這點來看無疑是非常成功的。
但是仍然,在無數次産生強烈共鳴的時刻裡,這部劇仍然讓我看得有些窩火。
它太現實了。
而藝術,不應該是社會熱點關鍵詞的堆砌。讓人看得很累。
作為一名95後,我想對所有像我一樣剛剛離開校園步入中國社會的人們說:“你生活的社會,是前輩們留下來的;你面對的問題,很多時候也不是你的錯。”
房價、棄嬰、男女平等、貧窮、文理分科、抑郁、醫患關系、原生家庭…… 這都是可以在現實生活中壓垮一個人的最後一根稻草啊,看到第5集,我一隻手已經數不過來了。而這部劇還會再cue多少這樣的社會問題,我不知道。
這不是我腦海裡的藝術……
這部劇仿佛在說:“歡迎來到這個悲慘的現實世界,你難受嗎?想躺平嗎?不行!你要從abcdefg這麼多問題中,看到光!因為無論如何,你還有生命啊。”
我呸!
什麼時候能不再向卑微者施加壓力,什麼時候能擡頭看看,這些問題真正的原因是什麼。而我不想深思,更不想追問。
藝術就算無法避免地與現實産生聯系,能不能至少聯系得微妙一點?
我知道當今中國的社會中,努力是一個繞不開的話題。也正因為無數前輩們的努力,我們才過上了今天這樣物質相對富饒的生活。
但是為什麼年輕人仍然選擇躺平?稍微深思一下背後的原因,就不會着急去教育下一代人了。“教育”我們在學校裡已經受完了,但學習,才剛剛開始。
我想對所有95後00後說:當你絕望、看不到光芒的時候,原因或許不在你自己。你隻要記得,對自己好一點,多愛自己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