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看完《蜘蛛女之吻》才來重看這部片。

以前看過《春光乍洩》但不知道有什麼好看。

現在看到兩個人分分合合,各種懷疑,就理解了,這兩人心裡沒有信任,自己不信任對方,又想要對方的愛。

不停問

“你跟多少人睡過?”

“你翻我抽屜?”

“買包煙要穿這麼好看?”

都是内心暗鬼忍不住露頭的語言。

這樣脆弱的信任關系,最後當然會走向滅亡。

不像《蜘蛛女》雖然倆人的身體都死了,但信任沒死,倆人死在愛中,猶如在世。

而何寶榮和黎耀輝兩個人即使天天住在一個房間裡,身體無距離,内心卻隔着厚厚的猜忌,無法全然溫暖到對方和自己。

劇情中有很多次翻找東西的長眠,翻抽屜,翻床墊,到處翻。在找什麼?

有時找煙,有時找護照,有時找其他的,但都不是重點,實質隻是在找“信任”,信任是愛的基礎,找不到信任就找不到愛。

在這裡始終找不到,所以隻能離開。

對比一下《蜘蛛女之吻》裡面的兩個人,是陰陽整合的過程。

革命頭頭瓦倫丁一開始就是純爺們,純陽性能量,俗稱“鋼鐵直男”,在他眼裡除了革命事業一切都不值一提;同性戀莫利納是純女性能量,不關心政治,隻盯着愛情故事。一開始倆人互相看不上,不認同。直到男人瓦倫丁不肯就醫,自己硬挺着拉在了褲子裡,莫利納盡心盡力照顧他,幫他擦身子洗褲子,像媽媽照顧孩子一樣。瓦倫丁感受到了陰性能量的力量,從不可置信“你不嫌棄嗎?”到感動“你真是好人”,到最後倆人相互認同,愛上對方。反黨說出所有秘密,付出了最大的信任,并自然地和他接吻做愛;同性戀堅守了信任,付出生命帶出口信。陰陽完成了整合,就像童話的結局“從此王子和公主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但何寶榮和黎耀輝倆人中缺少那個“純爺們”,也就是陽性能量不足,倆人都是陰性能量主導。何寶榮是消極的陰性能量居多,撒嬌,任性,情緒化……黎耀輝是積極的陰性能量居多,做飯,打理家務,照顧病人,像媽媽一樣,他有陽性能量,比如好好工作掙錢,但這部分陽性能量不足以支撐他包容何寶榮的所有負能量。像《蜘蛛女》中的那個男人,為了革命事業可以犧牲一切,無論如何拷打都不會出賣同胞,這種無私和正義的光輝也是非常吸引人的,是能讓陰性能量甘心融化的純陽之火(莫利納最後毅然舍生取義的力量也來源于此)。

而黎耀輝在看到何寶榮一次次調皮任性地分手以後則學會了去廁所和影院找樂子。想象一下如果把瓦倫丁換到黎耀輝的位置,他要麼很快忘記這個人投身革命事業,要麼霸道地把他搶回自己身邊吧?

說不定何寶榮這麼任性,就是盼望着黎耀輝有一天霸道一次,把自己搶回去呢?莫利納一直在尋找一個“真正的男人”,何寶榮又何嘗不是?而他等來的是黎耀輝獨自回香港的消息,也就是“被抛棄”的通知。所以隻能在黎耀輝的公寓裡抱着二人曾經溫存的小毯子哭成淚人:他内心的訴求沒有被聽到,沒有被回應。他無法被拯救,隻能走向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