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劇厲害的。80後上海人,這部劇講的是我們爸媽那代人的故事,我們80後要講好不容易。

小說我也看過,雖然劇版和小說已經完全不搭界了,但這依然是部精彩的劇。

它主講黃河路上那些生意人的浮浮沉沉,雖說拍的是黃河路,其實就是那個時代上海灘的縮影。

劇裡的每一個角色我都感覺能對應我們弄堂裡的誰誰誰。

黃河路上那年代做服裝生意的人很多。我爸爸就是黃河路做服裝衆多小喽啰中的一個。至今還記得我家閣樓上堆的,是我爸人家抵債給他他也賣不出去的人造棉裙子,晚上睡覺我都要爬進爬出。跟寶總沒得比,我爸純屬小打小鬧,外面批一點回來換個标簽然後出去倒賣,要是賣的好就柯橋去進料子自己打樣生産。千年難得有一件兩件會像發牌一樣的效果。這是眼光問題也是命。當年為了能進徐家彙的第六百貨,想盡辦法打點關系,櫃台好不容易進去了還要讨好營業員,天天像菩薩一樣供着。因為那年代的營業員都是公家的,賣不賣力就看你小老闆拎不拎得清。我爸還經常會撥人家品牌賣的好的樣式,打闆生産好之後叫我媽帶着我去退掉,我很不喜歡這種事情,因為每次人家臉色都很難看。我爸的意思是婦女兒童出場人家面孔難看歸難看退還是會給你們退的。

看到吧,就是個坑蒙拐騙的年代,呵呵。

我們弄堂裡第一批做牛仔褲的發了,記得他還是從擺地攤開始的。第一批做呢大衣的發了,第一批買認購證的發了,第一批搞盜版碟片的發了。我家沒發。

那幾年弄堂裡出來好幾個小作坊,十來台縫紉機沒日沒夜地踩。我媽還給小作坊燒過一段時間工作餐。像寶總這樣做人的我們弄堂裡也有的,但像寶總這麼大立身的我們弄堂裡沒有,我們弄堂裡的人大多扶不起的阿鬥。有了錢吃喝嫖賭毒,樣樣來。賭到什麼程度呢?人家弄堂裡都是鬥鬥地主打打麻将。我們弄堂裡是攤牌九是來梭哈,誰赢了晚上夜宵全開銷。我們小孩子開心啊,蹋了後頭有的吃了。插句傷心話,我爸爸也是毀在賭上面,我爸口袋裡隻有十塊錢都敢去搓一百塊拉子的麻将,所以我家發不了。嫖麼,就像小說裡一樣,吃飽了沒事幹就噶姘頭拷煤餅,男男女女搞不清楚。再玩的大的就是毒了,兩夫妻一起命都沒了。

真是看着他們起高樓也看着他們迎賓客也看着他們樓塌了。。。

因為這部劇老鄰居們這幾天都沸騰了,我媽昨天就好幾個人叫她快看快看呀,我媽說要等我爸旅遊回來一起定定心心看。

哈哈,真的要感謝編劇感謝王家衛的,我們黃河路回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