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電影,我打了五星。
這部電影,我給了差評。
它就是最近熱映的《隐入塵煙》。

01
有人用這句話來評價《隐入塵煙》:
“無一句苦,處處皆苦,無一字愛,處處皆愛。”
确實如此。
一個是喪父喪母喪兄,被唯一的哥哥榨幹利用價值,趕出家門的馬有鐵。
一個是常年被哥嫂毆打欺負的曹貴英。
命運相似的兩人被趕在一起,組建家庭,相互支撐。
在生活越過越好時,曹貴英跌落河中身亡,馬有鐵喝藥自殺,留下一句頗為諷刺的村民之語:
“和你一起住也好,老四的新生活可是要開始了。”
毫無疑問,電影很成功。
成功的喚醒了觀衆的情感代入,也成功的吸引了大把票房。

但在我看來,電影并非是完美的。
人性一詞,無法估量,當你以為它是惡時,它也有善,當你覺得它為善時,它又顯露惡的一面。
正因為如此,才說無法估量。
可電影,過于極端。

02 好人為什麼總有惡報?
馬有鐵的善良是融于骨子中的善。
他憨厚老實,從來不發脾氣,面對惡言惡語也從來不回避,不回擊,哪怕是一群人看着自己的妻子落入水中,不去施救,反而圍成一堆看熱鬧時,他也毫不往心裡去。
作為全村唯一的熊貓血,他挺身而出,為雇主免費獻血。
雇主有需要,他就随時到,即便雇主對他和妻子是那麼嫌棄。
他将動物們看成自己的家人,會在蓋房子時小心地将燕子窩重新磊起。
他會在别人推倒房屋時,鼓勵幼燕飛出來,避免被傷到。
他會因為擔心驢而牽着它步行,從不坐上車,唯一一次還是因為擔心車頭太輕,把驢翹起來,他才坐在車上,壓住車頭。
他會說一碼歸一碼,記清每一筆欠下的賬,自己許下的諾言,在自盡前一一還清。
面對兄弟和收糧商的欺詐,他也毫無怨言,從來不多說什麼,永遠自己吃虧。
就像曹貴英說的,馬有鐵是個好人。

可麻繩專挑細處斷,厄運專找苦命人。
為何好人總是惡報?
就是這麼一個人,自己蓋房子,自己耕地收糧,自給自足,老實本分的農民,卻在房子蓋好後,要面對妻子死亡等一系列的事情。
哪怕他死後,也被侄子一家利用,騙取政府,隻為了住進專門為特困戶申請的房子。
這份善良,太過純粹。
這個故事,也讓我對“做一個好人”産生了深深的質疑。

03 善的太善,惡的太惡
馬有鐵的善良,是過于純粹的善。
而對比之下,偌大一個村,所有的村民竟都是惡的。
親兄弟老三一邊嫌棄馬有鐵,一邊又壓榨着他的最後的利用價值;
有着小電視一家的惡語;
馬有鐵為之無償獻血的雇主;
坐在橋頭看熱鬧的村民們;
隻為了住進樓房,拿到1萬五的侄子……
我竟然沒有看到一個有些善良的村民。
作為土生土長的農村人,農村人确實有惡的,有毫不關己的,但大部分還是存在些良知,在自己的範圍内,能幫一把就幫一把的。
并非全是冰冷的,面目可憎的。
可能是為了對比出來馬有鐵的善,可能是為了凸顯出馬有鐵和曹貴英的悲慘,寫所有人的惡,唯一人的善,這種對比,太過極端。
這讓我看完内心十分矛盾。

結語
影片結束,最後一行小字引人注意:
“2011年冬,老四馬有鐵在政府和熱心村民的幫助下,喬遷新居,過上的新生活。”
何其諷刺!
馬有鐵生在黃土地,死于黃土地。
幸福在新屋子裡,結局也在新屋子裡。
最後新屋倒塌,印着花紋的兩人,也隐于塵煙,歸于黃土。
讓我不禁想起曹雪芹的《紅樓夢》: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
恍如大夢一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