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我是希淩,FIRE運動踐行者,目标40歲财務自由。
我又來推薦理财電影了——《英國人的消費秘密》,豆瓣8.5分,B站免費觀看。

紀錄片主持人安妮,我太愛了。她富有同理心,又風趣、聰明,說話一針見血。
安妮家做家禽買賣,她從小就被教育如何賺錢、如何花錢,最重要的是,永遠不要羞于談錢。
在她看來,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背景,但消費方式可以揭示他們是誰。
片子裡,安妮走入不同收入群體的生活,有百萬富翁也有街頭流浪漢,一探他們的消費習慣。
同時,也請了兩個截然不同的家庭公開收支,到對方的家庭進行近距離的消費觀察。
不同消費行為背後,是不同的價值觀,更是不同的人生。
聊幾個我印象深刻的故事吧。

01,有錢人的消費觀
詹金是一名上議院議員,有世襲的爵位,住在豪宅裡。

她家的牆壁上挂着很多政客的照片和簽名,幾任英國首相都到她家做客過。
這樣一個看起來社會地位高高在上的人,過着幾乎嚴苛的節儉生活。
她做果醬,不買專用的果醬袋,用絲襪代替;
她泡咖啡,不買過濾紙,用廚房紙代替;
她出席重大場合,不買名牌,穿20英鎊一件的衣服......

安妮問她,網購衣服搜索什麼關鍵詞。
女男爵說,新娘媽媽服。一看就頗有省錢經驗。
彈幕有一句話很深刻:真正擁有的,都是平凡踏實的。
貝斯是英國最有錢的1000人之一,他的消費觀也是相當清醒的。

他花1200萬買豪宅,在房子裡隻放會使房子增值的東西,比如淘了一些二手書。目的是更高價轉賣。
他開二手的勞斯萊斯,出行不坐頭等艙,因為覺得不值得。
他不會對物品投入個人感情,因為一旦摻入個人感情,那就很難割舍了。
他花的每一筆錢都是在計算如何能賺更多錢。
02,窮人的消費觀
夏洛克是一個單親媽媽,熱衷超前消費,靠貸款度日。

她在租來的小房子裡,買了一個豪華冰箱,然而,冰箱裡幾乎空空如也。
也就是說,實際上她并不需要一個冰箱,更不需要一個如此高級的冰箱,但她卻貸款買了,為此背負了巨額的利息。
對此,她絲毫沒有後悔,反而覺得花錢很值。
因為這樣一來,朋友到家裡來看到豪華冰箱,都會誇她是“富婆”。這句話讓她很受用。
阿梅娜也是一個單親媽媽,她熱愛買時尚的“便宜貨”。

租來的房子裡堆了十多個麻袋的廉價衣物,很多甚至都沒有拿出來穿過,屋裡還擺放着很多看起來相似的鞋子......
她一件也舍不得扔,就那麼放着落灰。
後來,她被房東趕出家門,帶着那些沉重的包裹搬家,她才意識到,自己需要的沒有那麼多。于是把它們一一拍照,放到網上售賣。
有時候,一次搬家,足以改變一個人。
03,中産的消費觀
聊完了有錢人和窮人,再來看看中産,一個有意思的群體。
在2個家庭的互換生活體驗中,一對中産爸媽帶着兩個女兒去商場購物,給她買了一個190英鎊的香奈兒墨鏡。
一旁的家庭觀察員(家庭收入比他們低的一個媽媽)很詫異,她最好的一個墨鏡是在二手市場花1英鎊買來的。
1英鎊,190英鎊,一個強烈的對比。
中産爸媽對女兒的禮物支出沒有預算,也沒有統計,女兒需要什麼就買什麼。
在他們看來,這錢花得很值,女兒的快樂無價。
他們的消費觀是這樣的:
每年去不同的地方旅行,一年度假花費8000英鎊。
最重要的是,他們有條件享受生活。
因為美好的時光和東西都不便宜,但這也是生活的意義所在。
還有一個中産家庭,非常執着送2個孩子上伊頓公學(一所世界有名的私立貴族學校)。
對此的代價是,家庭每年的西印度群島度假取消,原本可以再買一間公寓,現在也沒有了,有時生活開銷也會緊張。

一切就為了孩子能上一所好學校。
有人說,這類人活在一個金錢至上的世界裡,所有的東西都要有牌子、價格,連教育也是。
寫在最後
紀錄片的結尾,安妮說:
“除了錢以外,再無其他話題可以對我們的本質,有如此深入的透視。難怪我們遮遮掩掩,扭扭捏捏,覺得談錢粗俗至極。”
深以為然,你如何花錢,決定了你是誰。
▲作者:希淩,自媒體人,FIRE運動踐行者。目标40歲前财務自由,提前退休。【希淩随想錄】每周三、六晚9點和你分享個人成長、存錢理财與FIRE運動。
我是希淩,FIRE運動踐行者
持續分享存錢、理财、FIRE運動
如果你感興趣,記得關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