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沒想過一首詩歌能解讀得這麼酣暢淋漓。從先秦禮樂,到“天下大同”,從言子(子遊)故居,到虞山琴派,從“呦呦鹿鳴”開始,到“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一首《小雅·鹿鳴》,既是君臣和樂的雅宴氛圍,更是以身作則、為萬世開太平的天下楷模,君臣之間的深重囑托。

原來“四始詩”的《鹿鳴》該這樣理解!

一開場就是虞山的言子故居,就是他問出了孔子極有名的這句千古一歎:“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其實從開篇就點出了整集的重點。然後介紹西周的禮制與生活,因為禮樂根本就是生活的細節。之後在講解“樂”的時候,轉入學習了知名的虞山琴派,因為古琴的興盛就是自周起始!

其後的“字斟句酌”是整集的重點,郦波老師的解讀真是暢快,從“鹿”在古代的意象,到“逐鹿中原”、《鹿柴》、《白鹿原》,中間還穿插“呦呦,切克鬧”,一下就覺得特别有趣。但是之後的講解又很深入,以鹿的剛柔并濟,講“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以人與人之間的仁愛奉獻,共同達成“天下大同”的理想盛景。不僅是人民的願望,更是君與臣、德行兼備的君子與人民之間,沉甸甸的責任和以身作則的擔當。

這才是千百年來,孔子隐藏在《詩經》之中的盛世理想。

而我之前竟然從未讀懂。

最後壓軸的詩歌樂舞,請來了方錦龍大師,現場還原“吹笙鼓簧”。用簧“念”出“呦呦鹿鳴”的時候,真的驚了,國樂實在很有意思。原創的歌舞也很驚豔,最後的晚風神來之筆,全場飄飄欲仙,像是共鳴一般。

一瞬之間,好像忽然窺見了古代“雅集”的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