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是除金剛川以外最讓人氣到暈厥的抗美援朝題材電影了吧,直接開噴

一. 略有軍事概念的人看出來的錯誤(恕我才疏學淺,武器裝備和戰術戰法上的問題實在看不出來)

1. 影片一開場,李默尹讓李想看地形,還以為會說哪裡的山高谷深,河流湍急,适合什麼排兵布陣之類的,結果是報地名啊,我特麼睡一路,聽火車廣播也能明白啊!

2. 人民軍隊裡各種安排父子局真的合适嗎?李想在各種工作場合叫李默尹“爸”,也太把軍事當兒戲了,甚至在附近戰士都沖鋒的時候,你們還在大團圓?還在往後方跑?得虧是志願軍,是國軍要把你槍斃了

3. 挖了戰壕,為什麼要跑出戰壕打?好多個鏡頭都看到志願軍現在壕溝上被擊斃了???真尼瑪困惑,怎麼打下去,63軍能撐住12天,怕不是人均格拉默鐵騎吧???

4. 夜襲唱歌………已經夠抽象了,就算強行認為唱歌是為了分散敵人注意力,那你倒是唱英文歌呀???當美軍傻子呢?聽到有人唱歌還是中文,不知道火力覆蓋???一個細節鏡頭:阿瑟往下挖,說快挖到了,結果他們從上面發了信号彈???看得我一臉懵逼

5. 既然都挖了反坦克壕溝了,為啥不能把油桶塞進壕溝裡?非得從山坡上滾下來,給坦克駕駛員逃跑的機會???這時候想起來對敵人手下留情了?看電影的時候我就急死了,這等油桶滾下去了,人家不都跑了?

7. 指揮鍊路和組織架構的惡性bug:傅崇碧軍長居然直接指揮營長。笑死,這和“機槍陣地左移五米”有啥區别?傷好了不回自己隊伍,直接蹭車跑?還能被新到的單位直接委以重任?無論哪一條真發生了都是不敢想象的

片頭就列出了軍事顧問組。怎麼?是給你陳導堵嘴的?“你看,我都請軍事顧問了,我拍的夠水準,夠用心吧?”???裝模作樣,故作姿态,也不知道這個組的作用有多大?

二. 情節設計的問題

1. 李想開頭的舞紅旗部分,既沒必要,也不切實際!為了表現陳導所謂的“詩人情懷”,完全不顧人物的行為邏輯自洽,雖然演得有氣勢,但還是尬到我了

2. 我始終不明白,李想媽媽的死因有什麼好隐瞞的别說怕李想難受……電影開始,李想從西安來北京。關鍵信息:50年,西安,營教導員,說明李想大概率原屬西北野戰軍,彭總帶隊,參與了解放整個大西北的戰役。當時的情況是:彭總兵少,面對的地形最複雜,敵人最頑固,仗最難打。但凡告訴李想他父母都在412的時候被害了就他爸命大,這國仇家恨一起來,還不幹勁滿滿?這有啥好藏的?會不會做思政工作了???我是李默尹的話,我在李想參軍第一天就會告訴他!

3. 李默尹和李曉的戲份給人感覺是請不起演員了……我理解陳導想虛構一個線索人物,串聯整個抗美援朝的設計初衷。但既然是線索人物,最主要功能應該是叙述吧?怎麼啥高光都給了?神tm李默尹上能去北京總參開會,下能親自下到連隊越級指揮,你當去北京開的是戰鬥英雄表彰大會啊?李曉的問題就更大了,能去聯合國當翻譯助手,能去後方救護傷員,還能跟着夜襲部隊沖鋒,最後還在軍長指揮所???這麼弄下來,線索人物全給了重要功能和高光,這不就是造神嗎?

4.說到造神,你要說有人能守松骨峰,接着守内外加山,還隻受輕傷,能急停射擊,能爆破坦克?最絕的是,傷好了不回自己部隊就鑽車跑路,還恰恰好碰到一輛去前線的車,但凡上錯車就是個逃兵!你告訴我這人是阿瑟啊?那沒事了……陳導!給兒子高光我可以理解!但能不能别造神了?我們的勝利是千千萬萬英雄前赴後繼迎來的!是每個人的努力和付出累積起來的,是為有犧牲“多”壯志的“多”堆起來的!不是個人英雄行為,不是神仙皇帝,不靠中國隊長!更不是你一己私信能篡奪的!!!第一部,想捧而已,讓他打松骨峰我懂,确實高光,但能接受,但他要是就死在松骨峰,那我願意稱陳導一聲“有擔當的優秀電影人”。再打内外加山是不是就過分了?關鍵是片尾還沒死?咋的,金城戰役的時候你兒子騎着喀秋莎炮彈去金城插旗???

5. 差點忘了楊傳玉,第一部裡被美軍坦克帶有了,第二部再次出現在部隊裡?這真的不是敵特嗎???一個來路不明的戰鬥員,一個來路不明的副連長!李想你帶的隊伍居然在前線就被滲透成了篩子啊!

補充一個更搞笑的:為了喚醒孫醒的記憶,當面叫了一串名字,名字都确有其人,是曆史上松骨峰戰鬥幸存下來的7名戰士,但是沒有你孫醒呀?所以意味着:陳導醒醒,别做夢了!再說了,你為了喚起孫醒的記憶,犧牲人員的名字怎麼不提了?懂了,陳導是前期工作沒做到位啊!

三. 文藝工作者要腳踏實地,不要想當然

這個可能是大部分帶有“紀實性質”作品的通病了。說明一下,“紀實性質”指的是作品描繪某個真實群體,并希望借此引發共鳴或讨論某種現象。當創作者對于自己關注的群體不切身感受,不心懷尊重,不用心體會,再多的才華也隻能在該是耳朵的地方雕刻出幾顆牙齒,弄出個驢唇不對馬嘴的作品。大部分偶像劇都這樣,越宣傳普通人,越是引得大家反感,因為太不普通了,簡直就是對普通人的嘲諷。

由于缺乏對自己所描繪群體的基本了解和尊重,很多導演想當然的劇情,很多生搬硬套的劇情出現也就不奇怪了,公式做題就是快,但做不好也做不對呀!李想揮旗是想當然,專家上前線接敵是想當然,夜襲唱歌是想當然,打電話喊口号是想當然,沿河涉水是想當然,前線大團圓是想當然,一個人跳編制參加所有九死一生戰役并活下來,那更是想當然!!!

回頭看本篇,出現許許多多如前所述的明顯錯漏和不合理,顯得陳導缺乏對志願軍政治工作、指揮鍊路、戰役部署、戰術技巧、戰場态勢的基本了解,以及由此發散出的諸多問題。電影裡傅崇碧從頭到尾都隻在打電話,喊口号;曆史上的傅崇碧,一直是前敵指揮,打到最後警衛連都上了,自己也身負重傷。這是把傅崇碧将軍當虞嘯卿拍啊?

當然,說這麼多問題,不為其他,主要是畫虎類犬的行為和結果。花崗岩老師所謂的 “态度端正,能力有限”,是比較中肯的評價。李思維上前線視察,檢查繳獲的炒面,制定“磁性戰術”,鐵原受阻後受到批評等等細節都挺還原的;提到了講中文誘殺志願軍也是史實。

最後,再次抨擊陳導的造神行為!做家長的為了子女好我能理解,但是吃相難看至如此是真的令人反胃。綜上所述,陳導為了給兒子高光,獻祭掉了抗美援朝題材電影應有的嚴謹性和嚴肅性,用過于虛妄浮誇的表現方式展現我軍的精神風貌和軍事水平,以至于畫虎類犬,贻笑大方。陳導的這部作品的抽象屬性,很大程度上是“文藝工作者的想當然”,和“為兒子擡咖”相互作用造就的,節操碎一地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