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擔心把評價内容和詩都寫上會導緻短評寫不下,就放這裡吧:

總體設定上就是套了個倚天屠龍記+九陰真經的套子,大體上并沒太多新意,就是這麒麟鼎被人一碰動不動就融身體裡……

劇情上,優點是三小隻(三位前輩)寫的很好,很感人,而一落到主角團,可能因為人設已定,就沒什麼新的亮點了。羊守系列目前四部(下面寫出了看過的幾部)看下來,基本都是這樣,擅長寫大人的故事,和溫馨的日常,而一到寫小孩子這邊,或者強邏輯叙事,就不太行了。月明和她媽媽那部分感覺也沒立起來,鋪墊不夠。

而為了讓劇情得以發展,降普通老百姓的智商〔從我目前看到的羊守這幾部(7、8、9、10)其實都有這問題,隻不過前面幾部還降反派的〕,諸如在别人目前大聲自言自語,對方聽不見,或者完全傻傻的諸如此類,不過對于普通民衆的盲從塑造的還可以。計謀總是虎頭蛇尾前面以為很大,後面就還好,反派也總是差口氣(好歹這次中間不無聊了)。至于三掌門,官方都借反派之口說他們是廢物,那是真廢物。

題材類似的《京劇貓3》,中間的劇情邏輯就比這部好一些。

我是很希望未來他們能加強整個一部故事的整體邏輯,讓它更加嚴密自洽,提升精彩度和可看性,變的一環扣一環,再把反派和普通人智商弄上來,别總是傻乎乎,好歹到了及格線。這樣的話勢必更加好看,未來可期。

寒光逝世時的遺言詩句,查了一下是蘇轼的《西江月·世事一場大夢》(加上副标題吧,雖然宋詞副标題基本都是開篇第一句,用以區分,其實标題是直接寫詞牌名的,不加别的)。寒光逝世時還沒念完最後半句——“把盞凄涼北望”。有趣的是,“北冥”這個詞原本有“北方”的意思,而蘇轼這首詞其中一個解讀就是抒發兄弟之情。下片首句前半句委婉點出自己無辜被貶後,人們避之如虎的境遇,後半句暗諷朝廷小人當道,自己忠而被謗,可以說和北冥的境遇如出一轍,編劇化用讓寒光既歎自己也歎北冥,十分巧妙。全詞如下:
 “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夜來風葉已鳴廊,看取眉頭鬓上。
  酒賤常愁客少,月明多被雲妨。中秋誰與共孤光,把盞凄涼北望。”

最後以劉過的《唐多令·盧葉滿汀州》——也是羊守這部作品的主題曲及最後一集标題的出處來作結,這首詞也是感歎物是人非之感:
“蘆葉滿汀洲,寒沙帶淺流。二十年重過南樓。柳下系船猶未穩,能幾日,又中秋。
  黃鶴斷矶頭,故人曾到否?舊江山渾是新愁。欲買桂花同載酒,終不似,少年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