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ar Theodore Twombly:
Hello,writer No.612,現在是2025年,是你曾生活過的未來,時間過得真快。
人們現在很少寫信了,很明顯這還是極為樂觀的說法,甚至電子郵件都用的少了,除非注冊需要或者不想被其他人找到;更加高效和及時的社交方式,不勝枚舉,話語不再像是寫信那樣經過深思熟慮和反複修改,如果有的話,也隻是丢給deepseek稍加潤色,溝通的便捷在節節高升,文字的美感卻在日益消磨。
Samantha還沒出現,或者出現了但不及那麼溫柔和敏銳;或者她可能不再是某種操作系統,而是像小紅書一樣的社交平台,人們為你的愛情出謀劃策,也為他人的愛情想方設法,同時也在自己的愛情或渴望中,品嘗酸甜苦辣。
到2025年年中,全國網民規模達11.23億人,互聯網普及率達79.7%,網路普及率迎來了前所未有的攀升,所有人都能夠看到更大的世界,但然後呢,這有讓人們活得更快樂麼。科技變化日新月異,可人們對于愛的渴望和需求并無差異,甚至在看遍了大千世界後,更加欲求不滿。
這十年,于我個人而言,也是「坐上愛的過山車」的十年,2013年的回憶非常具體,飛機從三千公裡之外降落到白雲機場,大學同學的爸爸開車過來接應,安排了酒店,畢業後的生活就這樣開始了。
第一個房子樓梯九樓、沒有空調和熱水器,現在回頭想想都不知道怎麼過來的;次年,木子毅然過來找我,我們找了新的住處,開始了兩個人的日常生活;再後來因為工作調動,換了新的住處,潮濕基本沒有太陽,很多蟑螂,我們曾在那個出租屋的床上試穿婚紗,也在回老家結婚的前一晚吵了一架。
結婚後終于搬到了屬于我們的新家,帶着前一任房主那個老大爺的滿心祝福「這個房子好,我就是在這裡發财的」,我們在宜家買了大部分家具和日用品,推着滿滿的購物車,開啟「婚姻生活」。
小孩出生、産後抑郁和并無例外的婆媳關系,一度一地雞毛、時常争吵,柴米油鹽的無差别攻擊,生活好像一下子進入到無序和混沌;再到同父母分開住,慢慢努力找回曾經的初心,也開始在婚姻和養娃之中找到适合的方式和選擇。
甚至會開始覺得七年之癢并不是魔咒,而是時間的考驗,考驗的是滿心歡喜步入婚姻的兩個人,是不是有能力走的比七年更遠。最開始的時候,愛人是「用指尖粘住你眼睛旁邊的睫毛然後輕輕吹飛的人」,而後因為種種原因,變成了「猶豫着最後還是在離婚協議書上簽字的人」。比怦然心動更動人的,是一見鐘情後的朝朝暮暮,經不起時間消磨的愛情,才是花束。也許隻是我們給愛情披上了太過華麗的袍子,反而經不起一點點日曬雨淋。
在最開始的愛情中,我們時常并不是在「尋找愛」,而是在「尋找自己」,愛上一個和自己很像的人,愛上他和自己相似的種種,愛上兩個人的合拍,愛上對方能夠輕松懂得自己,理所當然地覺得那就是「soulmate」,然而事實的真相可能僅僅是「愛上自己」,而不是真心地愛另一個人,不确定這某種程度上算不算一種全能自戀。「Ta懂我」似乎永遠是「我和Ta說完Ta就懂了」的更高級,也成為了親密關系中勇敢表達自己的桎梏。
而選擇找一個和自己很像的人,相對更加簡單,因為不用為了磨合和改變很多。為了取暖而抱團,也為了自由而解體,如何攜手并進又不越來越疏遠,不讓彼此覺得孤零零,是感情延續的永恒主題。人們依舊會在情迷關系中隐藏一部分的自己,可能是為了保持對方眼中的理想形象,可能是為了逞強,但一旦被對方發現,還是會有被冷落的感覺。
時間從不允許恩愛的情侶永遠活在當下,它會變着法子推着你往前走,走向不确定,走向分岔路口。你不可能用戀愛時的一腔熱血,走過婚姻之後的銀婚金婚。感情最好的穩定,隻有一起變好,也許這就是「攜手」的本質;「我們的愛情是自由的,不應該有人在一旁指手畫腳」,你們是一起的,其他人永遠都應該是「其他人」,你要永遠保持愛情裡的自己是自己喜歡的樣子,因為那可能恰恰也是對方最喜歡你的樣子。
當下熒幕上的愛情故事越來越少了,甚至文學都不再歌頌愛情了;多年的婚姻還是會因為「擺放鞋子」等瑣事走向終點,但其實我們都知道,那隻是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人們不再期待愛情和婚姻了,但渴望愛與被愛的心卻依舊是撲不滅的焰火。
有時候會想,是不是電視黃金時期的愛情,是比網絡黃金時期的愛情更好的存在,轉念一想,可能愛情始終未變,變得是我們所能看到和接觸到的世界,我們看到的越多,想要的就越多,而且越來越分不清現實和理想的邊界,披着伊卡洛斯的翅膀,義無反顧地追。
我終于慢慢理解了你最後寫給Catherine的那封信。我會永遠愛你,因為正因有你才有了現在的我,你已經成了現在的我的一部分,我對你的愛,也是對自己的愛,對我們曾一起走過歲月的珍視和感激。即便沒有走到最後,但我依舊愛你,也許這才是愛情應該有的樣子吧。
人是複雜的,人的感情更是如此。希望我們在愛一個人的過程中曾經失去的欣喜和感動,也在愛一個具體的人中,慢慢找回,慢慢回甘。
阿呆
2025年9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