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飛熱門生存劇《彌留之國的愛麗絲》終于迎來了它的第三季,也為有栖良平的“彌留之國”之旅畫上了句号。對于苦等多年的粉絲而言,這一季無疑是一場視覺盛宴,但同時也是一次充滿争議的告别。總體而言,本季在生存遊戲的“形”上做到了極緻,卻在劇情内核的“神”上偏離了航向,堪稱一部“為填坑而填坑”的強弩之末。
如果單從“生存遊戲”這一核心賣點來看,第三季交出了一份近乎滿分的答卷。劇集徹底放棄了前兩季中需要動腦解謎的“心理戰”遊戲,轉而全面擁抱如《瘋狂的麥克斯》般的暴力、混亂與大規模沖突。其場面調度、特效水平和動作設計都達到了電影級别。
這些遊戲的設計理念非常明确:追求最原始、最直觀的感官刺激。 觀衆不再需要跟随主角一起思考複雜的規則,而是被直接抛入一個腎上腺素飙升的生死競技場。這種轉變雖然犧牲了智鬥的趣味性,但無疑讓劇集變得更加“好看”和“爽快”,更适合大衆市場的口味。對于追求視聽震撼的觀衆來說,本季的生存遊戲部分絕對物超所值。
然而,當鏡頭從宏大的遊戲場景轉向人物和情節時,劇集的短闆便暴露無遺。本季劇情幾乎完全脫離了麻生羽呂的原著漫畫,走上了一條原創的“填坑”之路。這條路的代價,是犧牲了故事的合理性和人物的深度。
最大的争議點在于對主線謎底——“彌留之國”本質的揭示。劇集選擇了一個相對科幻的解釋,并将所有矛盾集中指向一個最終Boss。這種處理方式,使得之前兩季營造的神秘、哲學思辨氛圍大打折扣。男女主有栖和宇佐木的感情線,在本季中被無限放大,甚至成為了推動劇情的關鍵動力。然而,這種“為愛創造新世界”的叙事,在殘酷的生存背景下顯得格外“狗血”和強行,削弱了故事本身的嚴肅性與邏輯性。
許多配角的動機和行為也顯得倉促而工具化,仿佛隻是為了湊齊一場場遊戲的人數和犧牲名額,他們的結局難以引發觀衆如對前兩季“海濱”成員那般深刻的情感共鳴。
最耐人尋味的莫過于劇集的結尾。當有栖和宇佐木等人曆盡千辛萬苦返回現實世界後,鏡頭一轉,類似的殘酷遊戲似乎正在全球各地上演。這一設定與《鱿魚遊戲》第三季的預告及結局思路如出一轍。
這清晰地表明了網飛的戰略意圖:将《彌留之國的愛麗絲》從一個獨立的日本故事,升級為一個具有全球擴展潛力的IP。 “彌留之國”不再隻是東京的特定現象,而是一個世界性的危機。這為未來推出衍生劇(如發生在紐約、倫敦的故事)鋪平了道路。從商業角度看,這無疑是精明的一步,但也讓本季的結局少了一份閉環的圓滿,多了一份為續作鋪路的算計感。
總而言之,《彌留之國的愛麗絲》第三季是一部優缺點極其分明的作品。它用頂級的制作水準将生存遊戲的視覺奇觀推向了新的高度,足以讓追求爽感的觀衆大呼過瘾。但與此同時,它在劇情上對原著的背離、對男女主叙事的過度浪漫化處理,以及略顯倉促的填坑方式,會讓深愛前兩季哲學内核與缜密設定的觀衆感到失望。
它成功地扮演了一部“好看”的爆米花劇集,卻遺憾地未能成為一部“偉大”的系列終章。而結尾的全球性彩蛋則告訴我們,網飛打造“生存遊戲宇宙”的野心才剛剛開始。對于觀衆而言,這究竟是驚喜還是套路,隻能留給時間來驗證了。
一場爽快與遺憾并存的終極之戰。
©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