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劇的内核在劇裡重複了很多遍,結尾直接點明:生命就是機會,每個人都很珍貴。其實親情也隻是喚醒觀衆感悟的一個手段。活着是為了愛的人和愛我的人,過程很艱難,但隻有活着才有選擇的權利,才有改變的可能。
男主的人物成長也很清晰,一開始覺得自殺沒錯,萬念俱灰,等到經曆了兩次“重生”之後開始燃起活下去的希望,哪怕是以别人的身份。到發現女友的死,強烈的恨意支撐着他走過了三次“重生”,終于得以報仇雪恨。乞丐的身份是轉折點,他開始意識到,無論活得多麼用力,也已經失去完全活回自己的資格了,再多成就再多高光有什麼用,他永遠找不回最初的自己,連擁抱媽媽的資格都不再有,所以他絕望了,徹底喪失動力,隻求速死。這時候,重生到了媽媽的身上。繼承了媽媽的記憶,他終于徹徹底底地意識到自殺給愛他的人留下了多大的傷痛。他多想再和媽媽講一句“對不起”,然而死亡就是如此殘酷,死去便萬事皆休,哪怕一個最細微的選擇都無法再完成。體悟到這一切的男主決定以母親的身份活下去,是自我懲罰也是對母親的緬懷。最終32年過去,他以自己的方式讓母親壽終正寝了,也對應了之前的劇情,“赢過了死亡”。
其實劇裡死亡被具象化人格化了,容易造成誤解,所以台詞強調了“死亡就是死亡,并不是神”,其實從這個角度看,這部劇一點不奇幻,也完全不是爽劇。你可以完全把整部劇看成是男主自殺前的一念之差,我們都是這樣,生活艱辛的時候會産生很糟糕的念頭,但最終沒有走到最後一步的原因就是我被愛着,或者我被愛過,我還有沒有實現的夙願,活下去或許就還有改變的機會啊。這也是這部劇想傳達的信息,這個世界沒有神,沒有審判和來自地獄的懲罰,每個人都是渺小又堅強的存在,過往或許已不可追,但未來,活着,就始終還有希望,哪怕微弱。從這個角度看,這部劇近乎完美地把這個信念傳達給了觀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