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戰排在真實越戰中屬于深入敵後的遊擊部隊,經常在北越甚至柬埔寨作戰。越戰電影之所以這麼反戰這麼獨特,就是因為越戰對美國社會影響太深遠了。美軍遠離本土跑到越南去幫南越打北越,很多人認為是錯誤荒謬的,士兵們沒有信仰,不知道為何而戰,加上70年代電視媒體的出現,讓很多人看到了戰争的真實的殘酷面貌,激起了本能的反戰情緒,再加上媒體記者的宣傳等等。導緻很多本應該被當成英雄對待和宣傳的軍人,在國内被認為是“婦兒殺手”和戰争犯。這是何等撕裂,這樣的思想動員和後方輿論怎麼可能打的赢戰争。政府政策受限制,軍人沒有信仰。這也就是為什麼電影美軍行徑如此不堪。
這就讓我想起了朝鮮戰争,仔細想想其實我國當時不也是剛建國就跑到朝鮮本土去和美國打——非本土作戰,和美國沒有直接矛盾。這不和越戰差不多嗎?你以為很好打嗎?看戰損比就知道了,是靠人肉堆起來的。上甘嶺戰役打完山都被炸沒了,真實情況有多慘烈可想而知。那就在這樣艱難的條件,而且是幫别人在别國打的情況下,我們還能打赢。為什麼呢,無他,因為有信仰。政府有強大号召力動員力,全國上下一條心,而且還有gc主義理想支持。“他們要打多久就打多久!直到完全勝利為止!”我不信美國要是有這麼團結和信仰會打輸。越共可以人肉炸彈炸指揮部,你美軍敢嗎?
事實上,美國打越戰從當時的國際形勢來看是完全正确的,不光要打,要狠狠地和“紅色陣營”打。事實上也就是越戰的失敗直接導緻和蘇聯對抗處于劣勢,直接失去了東南亞陣營支持,國際聲譽大大受損,甚至日本,韓國,台灣對美國的态度都暧昧了起來。可見損失是慘重的。那麼美國政府态度如何?從那幾任總統就可以看出來,艾森豪威爾的“多米諾骨牌”理論,肯尼迪正式介入越戰,林登約翰遜不斷擴大戰争規模,甚至尼克松一邊承諾結束越戰一邊為了增加談判籌碼還繼續擴大戰争多次下令轟炸柬埔寨境内。民衆是反戰的,政府是主戰的。社會極其撕裂,民運此起彼伏,政治嚴重動蕩。政府也不得不做出讓步。也就是從這之後,美政府加強了對媒體輿論的控制。
電影中有很多黑人。現實中也正是因為越戰中大量的黑人參加戰争并陣亡,為美國社會做出了巨大貢獻,黑人的社會地位才得到了提高,後面誕生了以馬丁路易德金為首的等一系列平權運動,黑人才由此走上正軌。電影中的黑人幾乎都是老兵油條,純來掙“公分”一樣,沒有信仰一打就跑。因為在這之前黑人都沒地位,沒文化社會底層,很多參軍就是為了鍍金謀出路。經此一戰,黑人完成了資本原始積累,從此真正站了起來。
野戰排及對越戰的思考
©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近期熱門文章(Popular Articles)
該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武士的一分,及武士三部曲對比
武士三部曲都大差不差,各有缺陷和亮點。這個是最後一部,也是“武士”成分最少的一部,出去最後的決鬥可以當成古代家庭倫理片了。劇情很簡單,女主的戲份是三部裡面最多的甚至構成了情節的轉折部分。除去試毒導緻失明,後面木村的每一次轉折故事推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