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瘋”既是指1991年瘋狂的股市,又是指在這場股票牛市中為金錢而瘋狂的人們。
股瘋 (1994)7.91994 / 中國大陸 中國香港 / 劇情 喜劇 / 李國立 / 潘虹 劉青雲
補充一下曆史背景。
上世紀90年代,我國進入深化經濟社會體制改革時期。1992年2月後,體改委聯合有關部委制定了13項股份制試點配套法規,随後各地股份制公司很快地發展起來,出現了新一輪股票熱。1992年5月21日,是載入中國金融史的一天。管理層做出了兩項關鍵性決策:一是全面放開了上海證券交易所所有股票的漲跌幅限制,二是引入了“T+0”交易制度,這兩項舉措極大地激發了市場活力,并直接促成了A股曆史上前所逐步消失未有的單日漲幅記錄。但很快不到半年的時間,8月10日就爆發了“810事件”。由于此前股票發行采取限量發售的方式(即影片中的“認購券”),申請表資源短缺,加之操作過程中黑箱存在,出現了股民搶購股票過激和相關部門腐敗的現象。因此,深圳股市幾乎全面停頓。1993年,提出了“無限量發售申請表”發行方式,全國各地搶購股票的狂潮基本消失。
《股瘋》這部電影,就是截取自這一曆史階段。電影的情節很簡單,是一個“眼看他起朱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的故事。範莉本是上海公交車公司的一名售票員,崗位穩定但收入少,而且在嘈雜的公交車上被人忽視或嘲笑,與弄堂的鄰居互相打着精明的算盤,為用水、用電而斤斤計較。偶然被選中替人排隊領股票認購券,她從盤算收人頭費開始,一步步進入股票市場,在炒股的同時也替鄰居炒股出謀劃策。在事業蒸蒸日上的同時,是丈夫的不滿、女兒的生病與家庭的瀕臨破碎。好景不長,股票市場震蕩,範莉從衆星捧月變為衆矢之的,生活一地雞毛。
當然,最後還是happy ending:範莉一家從上海老弄堂搬到浦東新區。“股瘋”的故事結束了,而關于上海房地産的故事正在醞釀。
現在看來,這些人的“瘋”,可能會被批評為不理智、投機、從衆、人心不足蛇吞象、富貴面前無親疏,甚至被拉出來當做“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的宣傳片也不為過。然而,在90年代那個百廢待興,市場經濟還沒有充分發展,資源總體稀缺的時代,這可能是唯一的機會:從小市民階層躍升為老闆,從狹窄擁擠的弄堂到寬敞明亮的新房,從仰人鼻息過日子到昂首挺胸做人。一念天堂,一年地獄。誘人機會的另一面可能是傾家蕩産和衆叛親離。但在“股票一漲、黃金萬兩”的誘惑下,人很難拒絕打開這個潘多拉魔盒。
時代的殘酷,與時代的機遇,就通過這些小人物的“股瘋”鬧劇得以展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