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評如下:
導演首作的陽光照耀青春裡,我個人強烈推薦,入選我本人的年度十佳
畫面和音樂特别美,靜水流深的年華感恍若半空中漂浮着一根安靜的針,導演以其紀錄片的工作經驗對準生活最邊緣最“不正常”的人群,捕捉他們内心閃耀的光芒和蓬勃的生命力,觸動人心
不過因為是導演首作,在一些畫面和節奏的處理上還是稍顯稚嫩,對女性角色也做了刻闆和符号化處理
總之是瑕不掩瑜的,個人可以打到8.3-8.5分。

以下是影評(含劇透):
我覺得青春裡的表面叙事對标的是《我不是藥神》
一開始男主落魄、執拗與世俗不容
中間遇到一類邊緣人群,情不自禁想要遠離卻又無法遠離
最後經曆了一些事情,男主與自己的内心和解,理解了邊緣人群們的思緒以及選擇。
但它沒有藥神那麼爽,節奏也沒有那麼好,許多鏡頭更偏向挖掘人性幽微的閃光點和需求,一點點地勾勒出每個人所擁有的最大共性——愛。

肖央飾演的何立為,一個執拗的不融洽的天才,執拗到分裂出了數個人格,其中最理智也最信任自己的保護型人格叫“駱駝”。
從一開始,駱駝就無比的相信他,誇他是天才,是父母的驕傲,是社會的棟梁,當真相被揭開的一刻,何立為沒有崩潰,他開始通過藥物試圖治愈自己。
這是一個反常規處理,也暗示着,導演沒有想把何立為塑造成一個傳統的英雄似的大男主,沒有想就是爽一把。不是什麼有個人格怎麼了?我就是了不起!我就是沒病!而是我有病那就治病……這是一個非常正常且真實的思維路徑。
但是,何立為失敗了。藥物沒有殺掉駱駝。
但也沒有完全失敗。因為駱駝說他是個蠢貨,是個丢人的東西,是個傻子,不再罔顧現實對他進行誇耀,而是觸及現實地對他進行剖析。
于是,駱駝質問他:你憑什麼把我當成一種病?我就是你啊!
何立為也終于想起來了,駱駝是自己小時候的外号,是喪母後一直保護着他脆弱敏感性格的防護罩,是自己的一部分….…他就是自己。
從此何立為不再逃避自己内心的軟弱,逃避自己一事無成性格糟糕的事實,悅納了自己。

春夏飾演的林春春,承載着導演對女性刻闆印象,承載着銀幕被觀賞者身份的同時,其實也承載着導演近1/3的表達。
一個經常自殺的精神病人,一個對着樹自言自語的精神病人,我們其實見過很多了。但是林春春她有一幕幕細節的鋪墊,以至于,這不是一個電影的身份設定,她是一個活生生的人。
春天花開冬天花落,生死輪回這些都是常理,所有人都會為之害怕,而林春春則害怕到了極緻。說到春,她就想到了花開就想到了冬天随即就想到了死……無能的眼淚便從她的眼睛裡滑落……那一幕,是我們與她真正共情的時刻。
但是何立為說:你不能因為花落,就不讓花開了,對吧?
但何立為将被砍掉的樹的種子交給她,道:你看,樹其實已經逃出去了。
他将生死打破,将死亡說成是“重來一回”。
好輕盈。林春春想,她道:“我也要重來一回,我們一起重來一回。”
死亡的沉重從她身體裡抽離,從此生活活了過來。
她開始跟何立為談戀愛,開始幻想二人在森林裡踱步,開始擁抱每一個人,因為她相信擁抱能帶給每個人活着的被尊重的溫度。
從她身上,我看到了最純粹的愛。對自然的萬物、對精神病人、對自己愛人、對關自己緊閉的院長……她真切愛着萬物,以最平等和尊重的姿态。
今天天氣晴朗,晚上卻下了點小雨。我沒有帶傘,在綿綿細雨中跑到影院看了這部電影。
但林春春對我說:打傘的人真是浪費了這麼好的雨
我簡直要落下淚來..….

精神病人們承載着導演對尊重和平等的表達。你說他們怪嗎?他們各有各的奇怪。
但是逃跑的病人,一直在尋找他的家人;因酒駕而精神失常的病人戒酒了八年;把自己的積蓄交給何立為請律師的病人們;幫助精神病院趕跑鬧事者的病人們;即使被逃跑的病人出賣,知道他家人已經沒了,但看着他其實知道一切仍惘然的眼睛,還是說了最善意謊言的何立為;以及林春春對樹與人同樣平等的關愛,這影響着何立為開始思考,開始為此感到愧疚,最後跟她進入了同一片森林…..
他們是病人,但他們首先是一個人。導演以罕見的平視視角,用最輕微和溫柔的筆觸描摹他們的每一個人……描繪他們的陽光、善良、積極生活……
林春春問:我們這樣做正常嗎?
何立為吻住了她,這就是答案。
不是以戀愛作為賣點或者說奇觀(比如小醜2),而是真的在思考什麼是愛,因為什麼而産生愛……以至于二人親吻時,觀衆也覺得無比幸福。
這樣的感情,才是愛啊。

院長、洪主任還有時間的意象、孫悟空的意象等等我就不解析了。有隐喻,但不是我感興趣的隐喻,就交給大家吧
《陽光照耀青春裡》,這是個好名字,也是部好電影,值得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