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蠻好的人生》大結局了,這個劇追得我百感交集。

...

一方面,還是有些小小成就感的,我早早看透了丁緻遠,說像他這種在新歡和前妻之間擺蕩極大的,一定自帶對關系沖突不耐受的逃離體質,這不,果真後來哥們兒去找胡曼黎複婚了。不久前的粉紅知己邱麗蘇,轉眼就成了被拍在牆上的蚊子血。

胡曼黎當然不會答應他,不然很快就會再度被套上妖魔化的帽子,恰如現在的邱和當初被出軌的自己。對于丁緻遠這種維系深度關系的困難戶而言,任何的深入相處都隻會制造一輪又一輪的大逃亡,他總遇人不淑,又總能迅速認定摯愛。

...

然而,我預判了丁緻遠,卻沒有預判到,胡曼黎和薛曉舟的感情線竟然那麼絲滑自然又好磕,并未以大美女著稱的孫俪和沒演過古偶、身高很虐的董子健竟然那麼有CP感!

...

姐狗戀也流行許多年了,但凡工業糖精被塞那麼一兩回已足以讓我們捂鼻繞行,談什麼戀愛,胡姐好好搞事業就行了。連編劇也早早頂鍋蓋放話:放心放心,木有感情線。

誰曾想,從相看兩厭到男方眼神逐漸真摯熱烈,觀衆明顯聞着味兒不對了,竟也不排斥,反倒津津有味兒地越陷越深。

關鍵是台詞還寫得挺不錯。薛曉舟的一句“你已經老了”已被磕學家們列為年度表白權威金句,完全沒有“你在我眼裡永遠十八歲”的矯揉和敷衍。話是有點賤,但說的時候表情是堅定且寵溺的,言下之意——你已經老了,但我還是愛你。

哇哦~~

...

好啦,把顱内的粉紅蝴蝶撲一撲,我們來仔細研究一下:倔驢一樣的薛曉舟到底是怎麼愛上胡曼黎,還愛得那麼濃烈的。

答:劇情的合理推進功不可沒。

如果說丁緻遠對另一半的完美化期待過重,很容易招來居心叵測之人投其所好的算計,那麼薛曉舟和胡曼黎的相處之路則是倒過來的,一開始就“楚河漢界”,擺明了咱不是一路人,最終卻在大事小情的推動磨合中一點一點走向交彙。

究竟是哪些關鍵要素在猛猛助力呢?來,我們一個一個說。

...

一、低谷時介入,她拉我出泥潭。

薛曉舟是帶着滿滿破碎感出場的,老爸去世,後母奪權,媽媽植物人住院好幾年,經濟壓力和情感缺失全部背在身上,後來,老媽也去世了。

談了個挺漂亮的女朋友,又因不知變通、前途無望而遭人嫌棄,導緻最後女朋友被富二代拐走了。

工作方面,人是挺正直、挺一闆一眼的,但愣頭青和略帶教條的書卷氣似乎和保險行業不兼容,遲遲開不了單,在公司受盡淩辱。

可真是風雨交加、禍不單行哪。

巧了不是,在這一系列打擊接踵而至的時候,唯一支撐他的還真就是那個看似市儈的大姐胡曼黎。

...

雖然兩人的合作是以契約為開端的,雖然胡曼黎一張刀子嘴總是把醜話說在前頭,但正因如此,他不會覺得被可憐被同情,也不會對關系的升級抱有任何期待。

他一開始想的應該是——“公事公辦,好聚好散,各取所需之後各奔東西,絕不會留戀半分。”

然而,正是這個素昧平生的大姐,兜兜轉轉成了他脆弱心靈的港灣。

工作上,姐帶你賺錢;

情敵仗勢欺人,姐幫你打不平,同事拿你當小醜,姐照樣幫你打不平;

媽媽去世+失戀後,你還能住在姐家裡,吃上姐做的飯,怎麼不算是一家人呢?

超乎預期,就是驚喜;雪中送炭,就是恩情。先不說愛不愛情的,十足的信任和感恩肯定是有了。

人在高位時從不缺攀附巴結者,因此低谷時的扶持從來都是稀缺品,那麼給予扶持的這個人自然就具有舉足輕重的位置。

...

二、認同,從不喜歡、不理解到拿她當榜樣。

胡曼黎幫薛曉舟不是為了立人設、不是為了情感綁架,而是她就是這麼個人,就是仗義,就是熱心腸,就是助人為樂。這也是促使她一路幹保險并能夠幹到銷冠的緻勝法寶,這是工作的驅力,也是她這個人最亮眼的底色。

曾經的薛曉舟以為胡曼黎是市儈和唯利是圖的踐行者,但随着了解的深入,他看到了胡曼黎的這一層本質,頗為欣賞,主要是這個特質跟他本身的價值觀也并不沖突。

...

這份認同不僅拉近了他和胡曼黎的距離,也拉近了他和保險業的距離。

認同是最好的線頭,心甘情願的模仿是渴望靠近的步伐。

當你認同一個人,跟他相關的其他部分才能夠被你看見和接納,你自己的小世界也才能夠因此擴容。

三、她拿我當弟弟,我卻從她身上看到了媽媽的影子。

這是跟愛情的發生相關度最高的一趴。

一個熱知識:若是讓人動了那方面的心思,對方光人好可不行,還得好得恰到好處,得自帶理想化父母的影子,得在一定程度上彌補童年缺憾。

薛曉舟最大的童年陰影是什麼?父母分離,家庭動蕩,父親薄情,母親可憐。

好嘛,和胡曼黎同住的日子,這些全給補上了!

...

曉舟、胡姐、胡姐兒子丁丁,他們跟一家三口似地,在同一屋檐下處得溫馨和睦,這不正是他一直以來所渴望的家庭氛圍嗎?

與此同時,他的童年是疏于照顧的,而胡姐宛如高能量plus版的他媽,風風火火愛張羅事兒,任何問題都會積極應對宛若打不死的小強,還活潑調皮,還志同道合。

在胡曼黎那裡,他感受到了久違的溫暖的浸潤和力量的引領,這是他那個四分五裂、雞犬不甯的原生家庭未能給到他的。

缺失的被彌補,才具有極緻吸引,所以他當然不會輕易撒手,像一個被久置于兵荒馬亂中的小孩終于找到了安居樂業的鑰匙。

...

再加之他本身就有心疼媽媽、給媽媽當“小大人”的慣性,所以後續胡曼黎遭遇重創陷入債務危機,他自然會挺到底。

着急吧肯定是真着急,但他内心深處保不齊會湧起一股股終于迎來表現機會的竊喜——“終于輪到我變身超人拯救姐姐了!耶!”

姐姐罵他沒有幹大事的樣,他說:“我不想幹大事,隻想幫你。”

此時,戀愛腦已經腫大到了捂都捂不住的程度。很多人批他沒有大局觀,可是沒辦法,牽動到原生家庭創傷的情感一定是萬分強烈的,那點正常情況下的理性圍欄根本不夠用。

...

四、經由她,我變成了更好的自己。

我自己的一個經驗:隻要你在一段關系中是逐步變好的、是快樂優秀的,那麼即便中途有一些分歧沖突小插曲,之後回憶起來也一定會念念不忘、嘴角上揚。

人本來就是自戀的動物,當你足夠喜歡某一階段的自己,自然也會順帶喜歡陪你共同度過的那個TA。

薛曉舟在和胡曼黎合作的過程中是實現了大蛻變的,從狼狽不堪到拿下大單,從生無可戀到入駐大平層辦公室,胡曼黎既是見證者,也是助力者。

這是一段多麼傲人的經曆,我曾經和她并肩作戰對抗全世界,關鍵是我們的二人小陣營特喵還勝利了!

所以胡曼黎往那兒一坐,就能激發起他無盡的親密感和成就感。後來他推薦胡曼黎做助理,不隻是為了報恩和幫忙,更是出于分享勝利果實的本能,本來嘛,功勳章上有我的一半,也有你的一半。

...

當這四個要素齊了,你不入愛河,愛河也得突變成海起一股浪,把你卷進去。

以上四要素簡而言之就是:

1、一定程度的彼此暴露(别總追求光鮮亮麗);

2、深深認同對方身上的特質(明明是優點,你卻品着寡淡,就别勉強自己了);

3、符合對理想化父母的期待(中了這一條就沒招);

4、自己有在關系中越變越好(最好是社會成就和人格成長兼而有之)。

很多網友說,愛上胡曼黎女士像呼吸一樣自然,但其實真的也是要看因緣際會的:為什麼他倆偏偏在同一階段互相需要?為什麼胡姐剛好可以站在薛曉舟的理想化投射裡?如果薛曉舟未能迎來自身的成長和後來的逆襲呢?

少一環都不行,正所謂緣分天注定,愛上愛不上的,就是充滿了偶然性的。

但無論如何,你得先出去,且盡可能地活出真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