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炸彈絕不能爆炸,炸彈不爆炸,觀衆就老在惴惴不安。” --希區柯克
...曆史上著名的電影藝術大師阿爾弗雷德·希區柯克在他長達六十年的藝術生涯中,拍攝超過五十部電影,他擅長用推拉或者橫移的變焦鏡頭,在場景中建立戲劇性的配樂,操控觀衆對電影的鑒賞力,将觀衆的目光帶入他所構建的懸念之中,他對人物、故事、情節有着超高的理解和獨特的藝術表達,使得他的作品成為獨一無二不可效仿的經典,而“希區柯克”也成為恐怖懸疑的代名詞,今天所賞析的電影是希區柯克的著名傑作《驚魂記》。
這部豆瓣9.0分,80萬美元的小成本制作卻獲得1500萬美元票房的電影,不僅是希區柯克技巧最成熟的作品之一,也是心理恐怖驚悚片的開山之作。《驚魂記》對于人類精神層面的剖析使之登堂入室為心理變态懸疑的經典,本篇着重從影片試聽視角展開分析,來感受懸疑大師是如何牽制觀衆情緒,将毫無恐怖畫面的電影發展成衆人的“心理陰影”。(注:本文涉及劇透)
...
...《驚魂記》最令人着迷的除了推動劇情發展的一個又一個懸念和反轉以外,最偉大的則是希區柯克在這部影片中運用的拍攝手法,當時為了節約成本而選擇運用黑白膠片進行拍攝,雖整部電影并無過多血腥恐怖的場面,但對于制造懸念,希區柯克一直主張讓觀衆身臨其境,打破觀衆固有思想,從小故事,簡單的情節着手,帶入觀衆的感官和情緒,讓觀衆和劇中人物一起感受絕望,緊張和刺激。就像希區柯克自己說:好的故事,一定要盡可能的讓觀衆感到痛苦。
電影開場1分55秒縱橫交錯的線條片頭搭配緊張刺激的配樂不由地給予觀衆強烈的感官刺激。
...首先故事開篇就利用橫移拍攝方式帶觀衆俯瞰整個亞利桑那州-鳳凰城,交代日期(12月11日 周五)、時間(下午2點43分)、鏡頭由遠到近的推拉從窗戶切入一個窺探視角引出主人公,緊接着交代女主角Marion和情人Sam的關系現狀,表明兩人經濟狀況并不理想,為後續的故事發展埋下伏筆。
...
...
...
...首先Marion有攜款跑路的想法時出現了5次四萬美金的特寫,這裡主觀地帶入女主角在收拾行李時内心開始動搖和産生罪惡想法的開端。
...
...
...
...單從視覺效果來看,利用蒙太奇作用産生的視覺錯覺,鏡頭不停的從刀、面部、手部、腳部、花灑以及浴簾等多方面進行片段化的組合。通過縮放鏡頭,看到Marion的眼睛和下水口的映射,浴缸流淌的血迹,眼角不知是淚水還是濺起水花的特寫。種種細節叙述着Marion的死亡和慘狀,持刀黑影的畫面也暗示了兇手的身份和動機。
希區柯克所想讓觀衆感受到的“痛苦”,充分體現一種可以直擊觀衆内心悲憤憐憫的直白痛點,就好比兇手行兇時并沒有采取一刀緻命的手法,而是快速、連續、一刀又一刀的手段,直觀感受兇手的兇殘,再加上影片不到三分之一,以Marion為基調的女主角就這樣驟然死亡,突如其來的劇情足以将觀衆帶入一個亢奮激昂的情緒,在帶動觀衆悲痛的情緒下,順利設下懸念,繼續推動情節發展,不由得産生一種幻象和想要繼續深究的好奇念想。影片主觀視角的表達在Norman後續處理屍體時看着車緩慢墜入沼澤地時也有充分的展現,細化的處理了當時緊張刺激的神态與人物心理活動,這也是希區柯克擅長利用庫裡肖夫效應将觀衆與人物聯系起來,從人物主觀視角出發,代入故事情節,看似毫不刺激的畫面卻讓人産生無限遐想:①開始沉車時Norman的緊張期待,眼神一直盯着車,雙手抱十,咬手指等細節處理,将觀衆也拉入“處理屍體”的狀态,期待車快點沉入沼澤地,期待這場兇殺事件不被看見。
...
...
...這裡就不得不展開讨論結局的矛盾:
心理醫生明确表示Norman存在人格分裂,因為從小在母親強有力的控制欲和嚴苛形象的關愛下産生了畸形的戀母情節,繼而在殺害母親和母親的情人時衍生出嚴重的犯罪傾向。他幻想母親沒有死而是被自己藏起來,久而久之這個幻想的母親角色被Norman賦予在自己身上,從而産生另一種人格,Norman想要占據母親,他認為一個男孩最好的朋友就是他的母親,而“母親”也占據着Norman本身,她不允許其他女孩接近甚至占有Norman,所以将她們殺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