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聖歸來》的初露鋒芒到《哪吒:魔童降世》的口碑票房雙豐收,國漫越來越受到大衆的關注,對于期待已久的《楊戬》,我也是周五一下班就開開心心買了票去看,總的評價是:值得票價,但不及預期


電影的特效做的非常不錯,打鬥場面華麗,楊戬用口琴與魔禮紅的琵琶之間樂器打架的場面十分有想象力,婉羅的歌舞場面美的不可方物;但我認為好的特效應該是為劇情服務的,但是《楊戬》似乎反其道而行之,頗有種“為了炫一波這個特效才拍的這部電影”的意思


編劇在劇情安排上有點自己跟自己打架,既默認沿用了大家所熟知的傳說中的人物關系,又意圖架空觀衆已有的認知,重塑神話宇宙。比如在沒有任何鋪墊的情況下,申公豹和魔禮青在決戰前展現出的“我們曾經是戰友,現在卻隻能反目成仇”,這顯然是沿用了《封神榜》中申公豹和魔家四将聯手對抗姜子牙的設定;再比如楊戬在《封神榜》裡變作花狐貂,偷走了混元珍珠傘,《楊戬》裡兩方相見,才有魔家兄弟對楊戬說的“當初你不也是刷了陰招才赢了我們”。但同時編劇又将三聖母被壓華山下的原因進行了重新解釋,完全颠覆觀衆的傳統認知


在人物塑造上,也是一言難盡。楊戬作為絕對的男主角,完全沒有人物弧光,在整部電影裡,看不到他的行為動機、行動目标,人物性格及心理的重大成長更是無從談起,似乎就是為了最後開天眼的那一刻設計的這個人物


對于申公豹,沒有鋪墊他和沉香有多深的師徒之情,但他就是願意為了救下沉香,擋住那緻命的法術,哪怕展現一下他在沉香離開自己師傅以後,是怎麼照顧沉香的,拍一點日常生活細節,我都願意理解申公豹的動機。或許有人覺得申公豹這麼做不完全是為了沉香,他是要報仇啊!那好,報仇,到底是什麼仇?和誰的仇?為什麼沉香把山劈了就能報仇?這些疑問都沒有得到解答


唯一塑造的比較立體的角色也許就是沉香了。從一開始見到自己的舅舅,懷疑、甚至恨楊戬,到看見了楊戬為自己做的許多事情,放下心裡的戒備,選擇相信自己的舅舅,與他并肩作戰,雖然略顯老套,但至少邏輯上自洽了


說說好的地方,那就還是要提一下影片的特效了,雖然從一開始就有預期,楊戬肯定後面要開天眼,狠狠地帥一把,但當這個場景真的出現,還是被震撼到了,心裡莫名的燃起來了


猶記得08年的男籃,那時候球迷們很興奮,不隻因為那支男籃的實力,更多的是大家看到了希望,覺得這是一個起點,以後男籃會越來越強,但是現在回頭看,原來曾以為的起點已經是巅峰


《哪吒:魔童降世》之于國漫,也是一個起點,希望以後的制作中,除了用心做好特效以外,也可以精心雕琢一下劇本,不要讓這個起點再次變為巅峰


本文首發于公衆号:布遠觀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