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距離618還有7天。

Ocean是被理想化的人生目标。在某些時候,這樣的目标的确能激勵不願“随波逐流”、渴望改變境遇的人保持清醒、繼續前行。或許正是由于理想的遙不可及,目标才會讓人癡迷,也就是小魚尋找大海的片段。

在追求目标的過程裡,人得到成長和進步。即便最終未能如願,凄美的缺憾也會被旁人津津樂道。渴望卻不可得時,挫敗感、自卑感、失落感越發凝結成為執念,傷害了自己以及身邊的人;可期可求時,剩餘的人生仿佛因為目标的實現而潰散了。

感受身邊的小事,不要因為盡頭的目的地,而放棄了一路奇幻的風景。

如果永遠到不了目的地,就停在路邊“随遇而安”、周而複始也是可以的,誰說停下來的地方就不能推展開廣闊的一片天呢,或許還會成為更好的目的地。這是編劇想通過主唱之口抛出的價值觀。有一點點勸人平庸、安于現狀的嫌疑吧。在我看來,這是電影設立一正一反、一新一舊的兩種觀點。但在現實生活中,真要完全躺平、混吃等死可并不舒服。所以我覺得用“認真生活、不要虛度光陰”來解讀會比較積極。理想還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

有句話說,會叫的孩子有奶喝。叛逆的小孩,比如22,确實得到了額外的關注和愛。但在一生當中,誰又不是一個人來、一個人走呢。在我看來,叫與不叫需要忠于自己。挑戰世界的孩子,耗費自己的能量、承受離經叛道的壓力,得到聚光燈的同時被期望的不是繼續叛逆、而是有朝一日的歸順,給奶喝其實是要堵住嘴;循規蹈矩的孩子,順應世界的規則、而世界早已給予了諸多便利,關注也會有,但不是前者的那一類。很難說誰的又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