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雨來”是潮汕人特别重要的一個文化符号,作為一名00後潮汕人,夏雨來刻在童年的記憶裡。這次獨自去觀影,看完出了影院下着雨,一路上梳理了一下自己的思考和感受,寫在這裡。

首先,我認為這是一部優秀的潮汕文化錄:開幕的英歌舞、祭祀文化、龍舟、祠堂、做粿……對于潮汕觀衆來說,那是無比親切。對不了解潮汕觀衆來說,這是對潮汕文化的一種很好的展示和宣傳,當然因為語言本身的差異,很難通過字幕傳達最原本的信息,因此對不懂潮語的觀衆來說,肯定感受很淺,特别涉及一些俚語,更是一頭霧水。

從内容來看,劇情或許還可以再打磨得更精細一些,特别是抵禦外來入侵、反對鴉片的情節設定略顯生硬,以個人愚見邏輯上還不夠嚴密。好的方面,人物畫像很鮮明,性格、情感和思想都很立體,确實還是印象中夏雨來的經典形象。作為喜劇,片中的笑點并不密集,形式也較為單一,全靠夏雨來“支嘴”,但好在融入得很自然不生硬。

從表演風格上來看,給我的感覺更像一幕幕話劇和小品,更強調語言的魅力、表演的張力以及即時的情感沖擊。據我了解,演員中的許多老藝術家都是話劇團出身,在表演中張力很足,對體态、動作和表情細節的把握也十分到位。特别是主要演職人員都是潮汕人非常熟悉的面孔,更拉近了與潮汕觀衆的距離,讓人感到親切。

從電影表現手法來說,作為電影愛好者,個人認為或許可以改進視聽語言,從而增加電影的藝術性,片中對于人物-環境、人物-人物之間的關系更多是通過語言來展現,或許可以通過一些鏡頭的運用、角度的選擇來體現?這隻是個人的一些思考。

細想上一次在影院看的潮汕電影還是《帶你去見我媽》,不得不說,近些年來潮汕地區的電影逐漸興起,水平也越來越高,對潮汕文化和潮汕人獨有的價值觀的表現也越來越生動,期待未來有更多的潮汕電影走進影院,把潮汕這本書翻出來讀給觀衆聽,讀給世界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