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書人說“少不看水浒,老不看三國。”
可這個寒假還是花了很多時間,一集不落的看完這部很長很長的電視劇。
為什麼水浒會成為中國四大名著之一呢?它沒有三國的謀略深重與宏偉背景,沒有紅樓那般的時代縮影與恢弘知識,沒有西遊那般的天馬行空。
這是一群草莽被逼迫、再反抗、又诏安、後凋零的故事。
期間種種,是江湖人間理想的快意恩仇。
大碗喝酒、大塊吃肉、論稱分金銀。如此生活,夠快哉,夠放肆。
可若水浒真的至此停筆,他還會成為中國的四大名著嗎?
隻是一群受到壓迫的人處于各種各樣的原因,占了一片山頭行俠仗義過着放肆的生活嗎?
我想不會的
招安,是水浒的劇情的轉折點,是觀衆情緒的發洩點。
相應的,把梁山帶上招安道路的宋江,也成為了諸多讀者與觀衆口誅筆伐的對象
曾幾何時我也有過這樣的想法,就在山上過潇灑日子有何不可呢?
可如今再看之時,我卻隻從心底裡湧出一股悲涼
或許不是宋江錯了,之時生不逢時
并非是宋江辜負了時代,而是時代辜負了宋江
站在宋江的角度上看,他或許是為衆人考慮最多,也最長遠的人。
作為領導者,他必須要看到團隊其他成員看不到的事情,預見到其他人所未能預見的事情
如果沒有诏安,那麼後面的結果無非兩種
第一是在山上稱王,過着打家劫舍的日子
一種是在于朝廷的不斷對抗中被消滅
無論是前者還是後者
他們隻會是茫茫曆史中的塵埃
在曆史中,沒有人會關心他們所作所為
沒有人會關心他們所謂“替天行道”的大旗
畢竟在任何一個封建王朝,占山為王的土匪都不會被刻畫為正面形象
往後的曆史,梁山上的人會被塑造為宋朝期間的一夥土匪,僅此而已
這樣的罵名,在講究名義的古代,便是背國叛君之罪
宋江顯然深知這一點
他想要在青史留名,想要讓所有的兄弟在曆史上留有譽名
他隻能招安,帶着兄弟報效國家
作為梁山的領導者,他的想法是好的,他的選擇是沒有問題的
最後,宋江甯願毒死不願背負罵名,也昭示了其性格所在
《水浒》的“義”,不隻是兄弟情義,更有家國大義
對于梁山上的衆人來說,小義是放肆,而大義是妥協
起碼他們的結局,是死于為國效力的戰場上,而不是被當做草寇一般被剿滅
隻是當時已經羸弱不堪内部腐朽的宋王朝,無法撐得下這份家國大義,才導緻如此的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