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舍得》看到後面告訴我們,孩子瘋了,都是家長逼的。
且不論這部劇的人物關系和家庭環境設計是巧妙還是狗血,三個家庭的狀态是典型還是刻意,現在的雞娃式教育,讓孩子從小學就開始内卷,到底是好還是不好。
就單從家長與孩子之間的關系和教育方式來論,劇情設計着實給人很多啟發思考的空間。(劇情要是不誇張一些,很難刺激到觀衆的神經)
三個家庭,三個孩子,原本都是非常優秀和可愛的孩子。但到後期,三個孩子分别出現了自卑,嫉妒,精神分裂等嚴重的問題,很明顯,家長一再的發現不到因為自身的問題對孩子造成的傷害,那麼孩子将帶着這些創傷長大,甚至一生也無法自愈。
家長總是愛對孩子說,養你有什麼用!你怎麼就這麼不争氣!你看别人家的孩子就不像你這樣!爸媽做什麼都是該,爸媽欠了你的嗎!你就不知道心疼爸媽嗎?………
說實話,家長出現這樣的心理,有可能生孩子的時候,就沒做好心理準備。為什麼要指望孩子應該懂事,應該理解父母,心疼父母,替父母着想呢?如果是這樣,那能不能先問問自己有沒有足夠的尊重孩子,以及懂得孩子的心理呢。父母就是這樣的雙标,一方面要孩子嚴格按照自己的意願成長,因為自己是成年人,做的決定都是對的。一方面,又認為孩子應該替大人分擔難處和痛苦,應該懂事。
可是孩子是我們的鏡子,你種了什麼種子,怎麼種,孩子就開出什麼花。
如果我們特别害怕孩子不随自己願,不如自己所想,那為什麼不選擇不要孩子,一個人獨立自在的過一生呢?
孩子不是用來為父母延續夢想和創造價值的。當然大部分父母的出發點都是源于愛,和希望孩子好,受到自己的全方位保護。但是一種自以為是的,以自我為中心的好,就是自私。付出求回報也是自私。如果害怕沒有回報,就索性不要做父母。因為你很有可能得不到孩子的回報。
初為人母的我,一邊看劇一邊思考。
1.自我問題的投射
首先,因為自己的出身,家庭,工作原因,造成的沒有療愈的心理問題,投射到了孩子身上,這是家長們非常容易出現的狀況。
像劇中的田雨岚,因為母親做了小三,自己隻是個三本,明明嫁得不錯,但自卑與強烈的自尊心和要強的性格作祟,總覺得婆家看不起自己,娘家人也看不起自己,于是把所有一切的情緒,對自己,對人生的不滿,改變命運的希望,全放在了兒子身上,因為自己的人生無法重來了,但自己還可以規劃孩子的人生。于是在強壓的逼迫式教育中,本來品學兼優的好孩子顔子悠,一步步的因為得不到理解和尊重,變得反叛,偏激。剛開始有征兆時,母親田雨岚不僅沒發現孩子的精神狀況在崩潰邊緣,甚至自己比孩子更加崩潰和偏激,出現受害者心理,覺得自己付出了那麼多那麼苦,怎麼落得這個下場。失控的情緒加倍給孩子施壓。最後終于,孩子精神出了問題,幻想出一個自由的孩子,可以按照自己的意願成長的孩子,一個自己想活成的樣子,在自己身邊陪伴自己。類似人格分裂。媽媽自認為的掏心挖肺的愛,換來了兒子的憤恨。
同樣的問題也出現在南俪身上。本來是最幸福的一個中産家庭,一兒一女健康陽光,老公體貼,工作優秀。卻攤上父母婚姻失敗的少年陰影。爸爸找了小三。驕傲的母親半生活在怨恨中。南俪夫婦原本是家長中僅剩的白月光,不逼迫孩子上補習班,而是讓他們自由的發揮自己的天性。大女兒歡歡數學成績不理想,但有文藝天賦。可是在不斷的考試失利中,在田雨岚不斷的刺激中,别的孩子的比較中。終于這對佛系父母也失守了。淪為了焦慮父母。一開始爸爸給女兒補課,多次情緒失控。到最後,南俪因為與父親家的家庭矛盾無法解決,造成職場受到影響,丢了升職機會,嚴重受創。工作沒了盼頭,無法平衡自己的失落,對生活的期待聚焦到了孩子身上,情緒的矛頭也指向了孩子,忽然瘋狂如田雨岚上身一般的逼着孩子補課。并且不斷拿别人家的孩子跟自己孩子比,不斷打擊,甚至在孩子考了第一的時候,依然沒有一句表揚,還是說女兒不如米桃。典型的把自己的要強,強加給了孩子。終于,女兒從公主變成了黑化公主,所有在父母身上受的打擊和委屈,都發洩到了好朋友米桃身上。本來陽光的一個孩子,被嫉妒之火點燃,于是在班裡拉幫結派公開欺負家境較貧困但成績非常優異的天才學生米桃。
歡歡後期表現出來的任性和自我中心,不僅是因為逼迫式學習造成的性格扭曲,也和父母一直以來的溺愛不無關系。
孩子是很難父母在職場及家族中承受的壓力的。父母需要自己排解消化内心的壓力,自己治愈自己的童年創傷。投射到孩子身上,隻是讓痛苦加倍重演。
2.面對孩子的情緒
其次,孩子的情緒受到打擊或壓抑或傷心的時候,父母是應該站在自己一個成人的角度去要求孩子懂道理,甚至批評責罵,還是應該先共情,去試着理解孩子當時的需求是什麼。
劇中,米桃的父母都是體力勞動者,同時經營小賣店,一家人擠在店面小鋪子裡,米桃從鄉下來城市上小學,雖然家境不那麼好,但她是個數學天才。父母隻要努力給她創造一個相對穩定的學習環境,她就有機會用學習改變未來的生活環境。米桃第一次去歡歡家,看到歡歡的家境與自己簡直是天上地下,歡歡擁有的一切自己都沒有見過,而自己媽媽還在他們家做鐘點工。米桃内心受到強烈振動,本來就内向自卑,從小缺少父母關愛的米桃,更加封閉自我,不願意再去歡歡家,借口自己生病。父母知道之後,對米桃教育的關注點,并不是孩子為什麼會這樣反常以及如何幫孩子做心裡建設,讓她自信一些。而把問題聚焦在,你怎麼學會撒謊了!你天天跟着悶葫蘆似的誰愛跟你玩,你說話啊!然後,孩子還沒說啥,爸爸就怒氣沖天,責罵孩子,父母為你吃這麼多苦受這麼多累,送你去上學,我們欠你的嗎?你對我們家有什麼不滿!!差點動手。
父母确實是非常辛苦很不容易的,但孩子也是真心很懂事的好孩子。隻是父母的自卑與自責,強加到了孩子身上,在那樣的環境中,無法對孩子作出鼓勵式的引導,我們的家境可能不如别的小朋友,但爸爸媽媽非常努力的在打拼,你好好學習,父母做什麼都值得。你是全班最聰明成績最好的孩子,你不比任何孩子差。
隻需要說出這樣一個事實就可以鼓勵到自卑的孩子。父母卻用了發洩情緒的方式。生活中太多這樣的故事。
我們的出身,決定了我們成年之前的生活,但我們會長大,會成為自己,最終我們的人生是靠自己創造的。家境不那富足的家庭,孩子通常都很早熟,父母每一點一滴的付出,生活的不易,孩子心裡都是知道的。隻要父母不要自己看不起自己,孩子不會看不起父母。
孩子也會有自己的情緒,我們需要一點耐心去了解他們鬧情緒是無理的還是有理由的。如果是有理由的,那麼這時是不是扮演他們的同伴更好。如果是無理的,那麼家長應該兇孩子嗎?有沒有更好的方法引導。當然,做大人很累很辛苦,為孩子心力交瘁、焦慮非常,可是我們不能指望一個幾歲的孩子懂得成年人,如果做父母的多番抱怨自己的不容易和孩子的不懂事,孩子簡單的心中隻會想,那麼你們生我幹嗎?你們是不想要我了嗎。孩子幼小的心靈可能不會去記恨父母,卻會在潛意識裡恨自己否定自己。
孩子渴望極速成長并不是一件好事,可能會加倍的叛逆以及渴望逃離家庭。我想這并不是父母們希望看到的。所以,學會享受我們的孩子還是個孩子的時光吧。
三 掌控
有一種冷,叫你爸媽覺得你冷。關愛的過度就形成了掌控。我們是否需要完全掌控孩子的一生。當然作為父母需要給孩子最好的引導和教育,我們誰都期待自己的孩子成為人中龍鳳。但每個人天賦不同,性格特質都不同,即便是我們生的孩子,也不是我們的複制品。我們應該給他們試錯的機會,自我成長的空間。要明白,他們始終是要長大,始終是需要離開父母自己獨立的,過度的控制有可能隻是内心失控和無序的一種投射。因為愛而帶來的擔心、操心憂慮,如果過度了,會妨礙孩子建立自我,妨礙他們獨立成長。于是有了爸寶媽寶。孩子成年後也許始終無法擺脫父母,成為一種無奈的依賴關系。
無論是生活還是學習,都要試着去觀察孩子作為一個個體的特質,要相信他們是獨一無二的。也許ta數學成績不好,但有可能有文字天賦。也許ta對學習毫無興趣,但卻熱愛音樂。哪怕ta就是一個平凡的沒有什麼過人之處的孩子,那麼如果能平凡而快樂的過一生,也沒有什麼不好。不是每個人都一定要成為偉人。這個世上大多數人,是平凡人。
所以從幼兒園、小學就瘋狂競争,是否真的有這種必要?剛成為媽媽的我,也不敢說自己有了答案。
人生當然是不易的,成年人的世界裡太多道不出的辛酸。成為了父母之後,我們在學做人的同時,還要學習如何做父母。教育,遠不止是學習成績這一件事。尤其現在這個信息高速飛躍的時代,孩子的心理健康,人格建立,也是我們應該去學習的。也許我們還沒有學會如何與自己相處,就要去學習和伴侶相處,随之而來還要學習和孩子相處,更要學會一個家庭的共處。與此同時,還有工作,事業……我們以個人為單位的成長,因為成為了父母,而發展位以家庭為單位的成長。我們在不同的身份之中切換。不斷的在成長中學習,療愈,愛。這就是我們的人生功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