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年浩劫”的宏大叙事中,小人物的命運與故事被消解在一聲聲口号中,被隐匿在大字标語中……“他們為了億萬人的将來而鬥争,而我隻惦記一個普通人的今天”。有多少故事是沒有結局的,或許會遺憾。但“過去的事情就讓它過去算了”。這是19世紀80年代的電影,雖然浩劫中的傷痛也許不會消失,但未來也會像春天一樣到來,會充滿生機。這也是那個時代的主體叙事吧。但如今,“希望”好像已經不再是反映時代的主題了…….這也同樣值得人們反思。
影片中對于“性别”也有特别的诠釋。從如今反觀當時的社會觀念隻會覺得“傳統”,特别是從西方女性主義角度。為什麼女性非要是長發?看了戴錦華老師的講解才知道,原來中國最初的性别意識是“女性要奪回做女性的權利”,而非對男女平權或非二元性别的追求,于是才恍然大悟。
整部電影呈顯暖色調,畫質也很清晰,觀感十分舒适;運鏡和“文藝腔”也十分有“年代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