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分析餘秀華為什麼這麼勇的時候,突然發現,她在某種意義上來說,是幸福的。她的父母很愛她,她從小就有着相對不錯的生活條件和讀書機會。從紀錄片中,父親給她留的那個煎雞蛋,和家裡牆上有一副毛筆字可以看出。

在我們00後依舊不能這麼肆無忌憚甚至有些避諱的知識方面,她的勇來自于原生家庭的自信和豐富的讀書經曆吧。還有就是農村裡罵人從不避諱的一些話,讓她多了一些些真切。再加上,丈夫不識字,是她的一個不尴尬的緣由?(自己猜的)

但是,我很快否認了自己的想法。發現自己原來是從一種歧視的角度考慮性的。她本就是一個追求公平的人,反對歧視,想要追求殘疾人和女性的反歧視。她打破殘疾人不會離婚的固化思維,大大方方講欲望和愛情。而且,餘秀華是一個很有原則的人,她的原則體現在她所認為的正确和三觀。她不會提前看記者提出的問題,她始終堅持離婚,等等都體現了這一點。

她一直都在思考,無論是在村間小路上漫步,還是在彎腰做農活。她19歲就結婚,精神上無法接受自己一點都不喜歡的未來,選擇将詩歌作為拐杖,作為逃避思考現實問題的工具。

我看到她的電腦鍵盤已經被磨掉了白色的字,就知道,她一定不容易。在詩歌創作這條路上 她雖然有天賦,但更多的還是她無數次的大腦彩排,和成千上萬次的打字。

┅┅┅┅┅┅┅┅┅┅┅┅┅┅┅┅

熟練地做家務,但她明顯和這個家裡其他所有人的追求不同。媽媽的願望是妻兒老小和和氣氣。而對于新時代女性來講,家庭的意義遠遠不如事業和人生價值的追求。

媽媽的愛很沉重,但也很現實。對于一個腦癱殘疾人來講,找一個像尹這樣的壯年勞動力屬實是現實中最優選項。在我身邊,上一輩的人就有這樣的例子。

一個家裡很窮的伯伯,娶了一個富貴人家的“傻子”女兒。為了改善家裡的生活,而女兒人家是想找人照顧她一輩子。甚至,他們還有個女兒。女兒因為媽媽的事情不想去上學,就一直在家,隻上一年級。

這樣的人生,我想并不少見吧。但像餘秀華這樣的隻有她一個。

最後母親對她松口了,其實母親看到她的執着,有點反思了。會想自己是不是做錯了?但她并不後悔,因為她知道。當她們老去後,孩子是需要人來照顧的。而且,甚至需要金錢和勞動力的。一個家庭沒有男人,是很困難的事情,是缺乏安全感的事情。

這是結合我最近的經曆感悟到的。但我不相信我要靠一個男人去完成一個家庭的儀式。自己一個人,我會很辛苦,會很累,會很麻煩。但我不後悔,我很肆意,我很驕傲。我孤獨但滿足。

餘秀華和尹各有各的不幸,但,是他們隻願意相信自己想要看到的,隻願意認為自己想要認為的,才導緻了他們的不幸。一個追求愛情,向往體貼的戀人,一個想要安安穩穩地搭夥過日子。想法截然不同,但因利益和兒子等所羁絆,他們終成了仇人。成了互相擺脫的人。

就和我爸媽有點一樣。自己都舍不得花錢,但錢必須要攥到自己手上才安心。利益糾纏下,分不清誰對誰錯,都覺得自己吃虧了,都覺得自己太累了,好像離婚就是成功一樣。誰對誰好,誰又對誰不好,這時候不重要了。

恭喜,真的擺脫了,也自由了。

┅┅┅┅┅┅┅┅┅┅┅┅┅┅┅┅

我很喜歡餘秀華在研讨會上那句:我餘秀華也是獨一無二的。我自己是沒有這樣的自信的,我習慣性的融入人群,去随大流。我很羨慕田園間的餘秀華,有着沒有被磨平的銳氣,和帶有被父母偏愛的小女兒家的細膩。

有人說,她和北京的那些人格格不入。但我不這樣認為,她有着高出人群的原則性和真性情。而這讓她在體面的世界裡很吃香。文藝界需要大雅,也要有大俗。任何一個作家都是在寫自己的經驗之談,自己的人生。所謂雅俗共賞,就是要讓她注入文學世界新的活力。

她面對一家殘障兒童組織時說,當我沒有能力做這件事的時候,我不去做。而且有能力做的時候就會做。現在我好像還沒有到達這個契機。

在接近片尾的時候,有點感歎餘秀華思想之前衛。在15年的片子裡,她就說了當代女海王的話:把賭注放在一個人身上,一旦這個人不理她,她就是滿盤皆輸。所以為了保護自己,甯願把一份感情放在十個人身上。

哈哈,總之,吾輩楷模。

導演拍的時候是有用心思的,從一些鏡頭和寓意中可以看出來。我并不想讨論什麼拍的怎麼樣,更重要的是得到了些什麼。

我很感謝這樣的勇,讓我看到人生更多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