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這部電影 覺得實在是太神奇
一方面有着同時期電影存在的普遍限制因素導緻的弊病 :戲曲舞台劇式的表演風格 糟糕的錄音…但另一方面思想性和叙事和影像技巧的跨時代的特征實在是太強烈了
放在整個中國電影史的脈絡上來看 在豐收時期有《一江春水向東流》《烏鴉與麻雀》《太太萬歲》這些優秀電影 但《小城之春》在反映時代社會的現實主義處理上 卻似乎有着歐洲現代電影的風格:長鏡頭、場面調度、叙事結構和方式…而在時間上卻又早了後者許多年 同時在古詩詞意境的融合又展現出鮮明的純粹的中華民族傳統的古典文藝氣質
不同于長久以來的影戲家庭倫理劇模式 除了結構上的突破 以小城春天的每天發生的日常事件 淡化着戲劇沖突 用細節來刻畫塑造人物、台詞來鋪陳主題 …從故事内容來看還有“發乎情 止乎禮義”這一層費穆導演對于中國傳統倫理道德的獨特見解 以 “酒”這個常見的古代文人的情感的突破口 來推動四人關系的進一步發展 到了“玉紋砸窗”這個情節 以實踐的行為 來引出玉紋希望突破道德倫理所束縛的情感 這内心世界的變化
在中國往後的電影裡 應該有更多的導演已經繼承着 對傳統文化倫理道德的挖掘 探索着真正的中華民族特色的電影 我能想到的有李安導演的《飲食男女》王家衛《花樣年華》…而在四十年代似乎隻有費穆導演一個人在這條探索的道路走的最遠 ——“我絕不會為了人家的喝彩而拍電影…隻是有時候會覺得很寂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