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又看了一遍,又進一步領悟了一點。

先知,同時也是影片的最後一句話,“I didn’t,but I believe.”先知最後其實已經沒有了預言的能力,她說的最多的詞是“choice”,既然每個人都有了自己的“選擇”,那麼就已經不在先知的掌控範圍之内了。但是為什麼一開始先知什麼都能預言對,但後面卻不行了呢?換句話說,為什麼一開始人們沒有“choice”,後面就有了呢?

我認為當neo在造物主面前選擇了右邊那扇門,也就是去救崔妮蒂的時候,先知的“預言”能力就失效了。因為之前的五個救世主選擇的都是救人類的未來,這是“理性”,“理性”某種意義上來說是一種“必然”。自己的所愛與全人類的未來相比,從理性的角度無論如何都必須選擇後者。但neo卻選擇了前者,neo選擇的是“感性”,是自己所愛,是人類之所以為人最原始的沖動,本性。當人以自己“本性”行事之時,“理性”那種必然就消失了,所以又回到了“可能性”的世界,而不是“必然性”的世界。

奈奧比可以“選擇”借給neo飛船,也可以選擇不借,那個16歲的小鬼可以“選擇”駕駛戰甲去開門,也可以選擇不去。這都取決于人自身的勇氣,決心,膽識,智慧,當然最重要的,還有信仰“belief”,于是所有的一切又回到了“原點”,那個靠着人類自身去決定命運的時代。

最後人們在神廟裡靜靜地等待着自己最終命運的時候,唯有“信仰”,才是人們最後的支撐。而“信仰”本身,也是人類本身所具有的“感性”。從這個角度說,先知更接近人類,不同于造物主,因為她也有“beli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