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絕望地栖居。因為人無法消解自己、為他人而活,也無法孤立自己、不受他人影響。對于這個無解的困境,影片中三個時代的人分别給出了不同的答案。

别無選擇的弗吉尼亞·伍爾夫,成為詩人。她的精神疾病主要來源于遺傳因素。對此,丈夫倫納德(Leonard)在生活的方方面面給予了她最大限度的愛,卻唯獨忽視了伍爾夫的感受。她不願成為房中天使(The Angel in the House),她也愛她的姐姐,可現實是——她是無能的反叛者,一切都得按那位醫生的建議按部就班,即使出門幾分鐘都受到嚴格的管控。這樣的生活是遠比死亡痛苦的存在。雖然她愛倫納德,但隻有死,才能讓她成為自己,并解放倫納德。

...

日複一日的勞拉·布朗,選擇離開。同樣身為房中天使的她,是“二戰英雄”丈夫丹(Dan)的專屬家政。丹是一個溫和憨厚的經典美國男人形象,但她除了做到“生兒子”(這對男人有特殊意義),在其他方面無法做到完美。丈夫每天出門上班,妻子在窗後目送丈夫離開,真是一個常見而美好的景象,不是嗎?但這是對丈夫來說。一輩子,隻在一棟房子中,這是無法被别人理解的無形監獄。“死”是一勞永逸的選項,但不是唯一的出路,還有離開。她是一個最壞的人,但她也因此而成為人。

...

為他人而活的克拉麗莎,尋得自由。雖然她與戀人同居,并育有一女,但她始終無法放下罹患艾滋病的朋友理查德(Richard)的生活。理查德的小說獲獎,意味着他的成就獲得了學術的認可,但卻受到了花店店主的質疑、理查德前男友的不屑,這也從另一面反映了隻有克拉麗莎才真正理解理查德。

理查德很感激克拉麗莎,可克拉麗莎卻已逐漸困在日常、派對與瑣事之中,跨越時代的敲雞蛋就是瑣碎日常的直接象征。在陽光中,飽受病痛折磨的理查德從窗邊落下,很美,不是嗎?與60年前徐徐邁入水中的伍爾夫遙相呼應。在小說中,理查德也用母親的死亡,填補了母親勞拉·布朗曾經可能的另一條出路,這也意味着他從曾經一個害怕母親離開的小男孩,到如今真正理解了母親的選擇。最後,派對因理查德的死而停辦,克拉麗莎也因理查德的死獲得解放,這是她真正的choose life。

...

choose your own life,而不是為他人而活。“先知會死”,但這也是choose life的一種形式。每個人都有自己對life的定義,都值得尊重。衷心祝願每位女性都能找到自己想要的生活,并擁有自己想要的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