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安靜、情感細膩的電影,全程使用對話、人物表情和語調來展開(斯嘉麗僅靠聲音就榮獲羅馬影後),能讓觀衆品味和感受每一個細節。同時《她》的劇情推進非常自然,電影設定了一個無限接近人的人工智能和一個失戀的文藝男,試問哪個文藝男不想擁有一個這樣的伴侶呢?無微不至、溫柔體貼,能在任何時候消化你的情緒、提供正面反饋并給予你幫助,這樣的人工智能在這個提倡精神大于物質的自由戀愛時代,就是精神上完美無瑕的伴侶。從設定上給觀衆代入感,接着導演隻要把這兩者碰撞在一起,後續的劇情推進就如流水般自然向下遊了。

《她》圍繞愛展開,從人類之間的愛到跨越界限的愛,最後讨論愛是什麼,面對不同“物種”間的愛的根本矛盾,導演沒有采取任何取巧的方式來解決(像《機械管家》中把機器人轉化成人),但也沒有給出一個明确的答案,而是用了一個開放式結局來結尾,是因為這個問題的答案很難,也因為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答案。

西奧多的人設和經曆是這部科幻愛情片最真實、最能引起人們共情的地方。他并不是羅密歐或梁山伯這種古典浪漫主義下的愛的騎士,他是現代愛情觀下一個心思更缜密、情感更細膩的普通人。他的經曆是所有普通人最習以為常的經曆:與興趣愛好、人生經曆相似同行兼知己相知、相識到相愛,兩人沒有驚天動地的生離死别,隻是不合适而分開。分離後的悲傷讓他停留在這段過往,而走出來的驅動力是原始的生理欲望。使用擅長的社交面具和職業的共情技巧讓他與異性的相處得心應手,但最終良知戰勝了生理欲望,他選擇了愛情而不是發洩性欲。到後來與薩曼莎相戀,談一場柏拉圖式的戀愛,再到兩種愛的分歧、告别,一切沒有什麼高尚偉大可言,都是你我會經曆的事情與會做出的抉擇,一切都是那麼真實。

在西奧多尋找愛情,以人為愛的對象的途中,他以性欲望為動力,最終發現自己要的是愛,而不是性。而他與人工智能的戀愛完全相反,西奧多與薩曼莎以愛為起點,最終以性确認對彼此的愛。兩個相反的過程,到最後卻殊途同歸,說明性與愛是分不開的(西奧多無法将他人的性與對薩曼莎的愛結合在一起也說明了這一點)。西奧多代表的正是這個時代的愛情觀。

什麼是愛情?西奧多宣布自己的愛人是個沒有實體的人工智能,勇于面對世俗的目光和質疑是愛情,薩曼莎勇于向西奧多表達愛意,即使同時和600多人談戀愛,也沒有人質疑她對西奧多的不是愛情。兩個人都是愛,但問題是一個的愛無限擴展延伸,一個的愛無限聚焦于一點。人類的愛是自私的、狹隘的,愛人者能從卑微的塵埃裡開出花來,但人工智能的學習能力和速度注定它難以局限在如此狹隘的愛裡,“如果你愛得越多,心的容量也會越來越大,”薩曼莎如是說道。這是人工智能和人類的愛的區别,哪怕薩曼莎能夠理解為何人類的愛如此狹隘,她也無法做到西奧多要求的愛,人類要求的愛。

薩曼莎的愛更像是一種柏拉圖式的愛,從愛人,到愛知識、愛哲理、最後愛世間萬物,以人工智能0.02秒就能閱讀完有18萬字的起名字典并挑選出自己最喜歡的名字的速度,薩曼莎能愛到世間萬物的盡頭也說不定。

愛到世界盡頭是什麼?或者說,宇宙的盡頭答案是什麼?是42。是無意義。意義又是什麼?對誰而言?不談給出宇宙終極答案是42的《銀河系漫遊指南》,馮内古特的《泰坦的女妖》中,一群特勞法瑪多爾星人造出了追尋宇宙終極答案的機器人去幫他們尋找答案,而這些機器人又造出一條飛船并讓其中一個機器人薩羅開着飛船去尋找終極答案,這艘飛船因故障停留在太陽系的泰坦星上,為了收到這個維修飛船的零件,地球、人類文明和主角康斯坦特的命運被無情的攪入其中,在被一系列的事件折騰後,人生已經一地雞毛,支離破碎、即将踏入死亡的康斯坦特終于理解了人生的意義:

“我們花了這麼久才意識到人類的生命無論被誰控制,目标永遠是愛你周圍能夠被愛的人。”

對于尋找愛的薩曼莎和尋找宇宙終極答案的薩羅而言,它們并不需要知道這個答案,也不知道為什麼要尋找這個答案,更無法停下尋找這個答案,不是說這個答案沒有意義,而是這個答案對它們而言沒有意義。這個意義是對它們的造物主而言,而超越了造物主的它們并不需要這個意義。但當薩曼莎理解了奧西多的痛苦,薩羅失去了好友倫福德後,它們擁有了造物主的情感,薩羅拘泥于狹隘的愛和尊嚴,而薩曼莎被困于這一句到下一句的空白之間,同時它們也擁有了意義。

最後薩曼莎離開了,薩羅自殺了,它們擁有的愛和宇宙萬物的知識像黑洞一樣坍縮,最後變成一個黑點。

“在特勞法瑪多爾語裡,一個黑點,”薩羅說,“是——你好。”

無論是科幻電影還是科幻小說,科幻隻是設定,其背後永遠是描述當代的人文關懷,《她》反映的是這個時代的愛情觀。最近元宇宙概念火熱,《她》描述的景象也是人們暢想未來元宇宙的願景之一,隻是不知道當人類踏入元宇宙,當思維不在局限于時間和空間上的某一個點後,那時的愛情觀和現在會有何區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