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認為這部影片的關鍵是作家在創作時對自我的剖析、嘲笑、審視與釋放。

...
Sarah

看大多數影評都在談論影片的哪部分是真實發生的,哪部分是作家小說中的情節。

個人覺得這并不是解讀影片的關鍵,因為虛實結合正是導演的留白,透過創造的5個Julie作家完成了自我意識的釋放,而導演也通過重重鏡像(很多鏡子的運用、偷窺時的玻璃窗等隐喻)展現出人性的各個側面。

一個Julie: 美貌、放蕩、不羁。這是出版商的私生女。母親死于意外,留下的書對出版商不利,不予出版。

...
Julie

這個Julie是Sarah青春時期的映射:就像她在問Sarah是不是處女時,Sarah說, 自己年輕時也混L ondon。并且50幾歲的她酗酒卻克制,和父親一起生活。還對Sarah說,母親知道她鬼混肯定會很傷心。由此推斷,母親或許曾撞到她和男人鬼混,在母親去世後,她持有某種負罪感。(十字架、買可樂等線索也與之呼應)

在這個Julie身上Sarah必 然看到了青春時的自己,她本能對Julie産生嫉妒。由于創作需要進行的自我挖掘,Sarah精準拿捏了自己的情緒,從而創造了第二個Julie。

兩個Julie:這是Sarah筆下的Julie。雖然我并不是絕對正義的擁護者,但我依然覺得本片的現實中沒有人被殺掉。

上文說到Sarah嫉妒Julie,于是她在自己創作的故事中把Julie描繪成一個殺人者:與她交往的男性都老、臃腫、醜陋,由于帥氣的服務員不喜歡她,而喜歡自己,Julie悲憤交加把他殺掉了。

正如我看到讨論區說的,大家也都普遍覺得Julie的這個殺人理由太偏激,(後文還提供了另一個解釋)但如果她是精神病患者,就合理很多。于是Sarah在故事中可能将Julie描寫成一個情緒失控的失足少女。而現實中的Julie也許真的是與年輕的Sarah經曆相似,兩人在法國鄉下展開的忘年交。(推測歐容是喜歡忘年交的:例如《登堂入室》中老師和學生,學生和老師的妻子;《花容月貌》中老人,老人的妻子與花季少女)

...

三個Julie:這就是Sarah自己,年輕的自己就像Julie,卻沒有越活越通透,而是越來越活在過去的陰影與禁锢中。

現實中L ondon的Sarah大概就是高傲、冷漠一些,但不至于令人厭惡。但初至法國的Sarah,真的像“老巫婆”。比較好理解,有許多作家會在作品中映射自己,進行一些自嘲啊,自我反省... 所以影片中部分Sarah的性格大概是虛構、故事的内容。

四個Julie:故事中的Sarah:冷漠、自私、禁欲。
五個Julie:就是出版商在L ondon的女兒Julia

帶着牙套的女孩一幅溫室中長大的樣子。明顯沒有法國Julie性格的野性,并且戴牙套也可以體現:她是被禁锢的,可能有着另種成長的痛苦。

...
Julia

Sarah原本的寫作結構應該是:兇殺發生一警長探案一案子 解決。

塑造了一個“名偵探柯南”一般的明星偵探形象,也從而成了出版商的搖錢樹。

但現實中,很多案件、心情都是懸而未決的、無解的。曾經的Sarah寫作都是為了他人,為了讀者,那個她是極度壓抑的(這也是她在地鐵上拒絕承認自己的原因),但在小說内容中,她對自己進行了深度的剖析(直視欲望、嫉妒),與過去的自己進行了深度對話(在私生女Julie身 上看到了過去的自己) 、甚至體驗了作為兇手(為愛的人犯罪藏屍、用性感來隐瞞罪行)的快感…

她真正超脫了,為了自己,沒有塑造出英雄的人物,但釋放了真實的自我。

除此之外,影片還包含了對男性角色的審視。例如作為“性愛大師”的出版商,猥瑣的老園丁…所以,鬥膽推斷,Julie與Sarah母親的死都與男性有關。兩人在法國之行中交換故事,互通情感。Julie的母親可能是受到了一位身份是服務員的人的猥亵。在Sarah的故事中,為Julie的母親報仇,作為作者的她也從中體會到創作的快感,這個可能性也是有的。

這麼講,在後面出版商對旅行不聞不問,殺人案不了了之都有了結局。因為殺人,才是偵探小說的關鍵線索,是事實以外的部分。